▲遠眺保存較為完好的蘇二村古建筑群。記者殷翊展 攝
在遂溪縣建新鎮(zhèn)遂城東南方向33公里處,有一座擁有百年古樹、千年古井和百年建筑的自然古村落——蘇二村。蘇二村靠近湖光巖風景區(qū),毗鄰官田水庫流牛灘,粵海鐵路從旁而過。蘇二村以其氣勢恢宏的建筑、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填補了粵西地區(qū)無“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空白。
蘇東坡二進荔枝村
14日下午,記者冒著蒙蒙細雨,走進被雨水洗過的蘇二村。親身感受粵西地區(qū)首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韻味。只見寬敞的院子里,四棵古樹雖經百年風霜,卻不顯蒼老枯朽之態(tài)。村道巷道清一色硬底化,千年古井銘刻著歷史腳印,荔枝樹已開花,清香撲鼻。大大小小的波浪形山墻、蜿蜒盤曲的屋頂、栩栩如生的雕刻令人過目難忘。
蘇二村村落風光毓秀,民風純樸,古溪河自北向南繞村流過。村里歷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古民居建筑群是粵西地區(qū)保存較好的古建筑之一,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F(xiàn)存古民居113座,占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村中現(xiàn)居住著500多戶人家,3100多村民。蘇二村,原名荔枝村,古荔密布村周圍。相傳當年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被貶海南,途經遂溪南北要塞“三十里官路”時,慕名走進了荔枝村,可惜荔枝成熟的季節(jié)已過。后來,蘇東坡先生遇赦北歸,經過遂溪時正逢五月,他再次踏進荔枝村,村里長老便捧出味道最美的荔枝王——“雙袋子”來招待,他終于如愿以償。
為紀念蘇東坡兩次踏進荔枝村,故改名“蘇二村”。村民告訴記者,蘇東坡當年被貶經過的“三十里官路”,至今仍有跡可循,官路上的石板清晰可見。
“攔河大屋”占地一條街
村落以一條縱向的主道和多條橫向的巷街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tǒng)。所有街巷均以青石鋪地,巷道、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
古建筑以石磚結構為主,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色調高雅大方。這些建筑十分注裝飾,門額題字、花雕圖案及屏門花草雕刻等賞心悅目,浮雕刻有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巧奪天工。據(jù)介紹,古建筑門楣上的雕刻有些花了兩三年時間,工藝精湛,歷經百年仍保存完好。
蘇二村的代表建筑是一座共有50多間內房的“攔河大屋”,建于明朝,一座民居就占地一條街,光大門就有100多個。屋中保存著完好的御敵之用的槍口和炮口,其布局之精、結構之巧、裝飾之美非常罕見。
蘇二村的古民居建筑對研究粵西古建筑文化,以及古文化旅游開發(fā)等,極具價值,目前,蘇二村已邀請有關專家指導修繕和維護工作。
帖子
積分
粉絲
▲遠眺保存較為完好的蘇二村古建筑群。記者殷翊展 攝
在遂溪縣建新鎮(zhèn)遂城東南方向33公里處,有一座擁有百年古樹、千年古井和百年建筑的自然古村落——蘇二村。蘇二村靠近湖光巖風景區(qū),毗鄰官田水庫流牛灘,粵海鐵路從旁而過。蘇二村以其氣勢恢宏的建筑、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填補了粵西地區(qū)無“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空白。
蘇東坡二進荔枝村
14日下午,記者冒著蒙蒙細雨,走進被雨水洗過的蘇二村。親身感受粵西地區(qū)首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韻味。只見寬敞的院子里,四棵古樹雖經百年風霜,卻不顯蒼老枯朽之態(tài)。村道巷道清一色硬底化,千年古井銘刻著歷史腳印,荔枝樹已開花,清香撲鼻。大大小小的波浪形山墻、蜿蜒盤曲的屋頂、栩栩如生的雕刻令人過目難忘。
蘇二村村落風光毓秀,民風純樸,古溪河自北向南繞村流過。村里歷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古民居建筑群是粵西地區(qū)保存較好的古建筑之一,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F(xiàn)存古民居113座,占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村中現(xiàn)居住著500多戶人家,3100多村民。蘇二村,原名荔枝村,古荔密布村周圍。相傳當年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被貶海南,途經遂溪南北要塞“三十里官路”時,慕名走進了荔枝村,可惜荔枝成熟的季節(jié)已過。后來,蘇東坡先生遇赦北歸,經過遂溪時正逢五月,他再次踏進荔枝村,村里長老便捧出味道最美的荔枝王——“雙袋子”來招待,他終于如愿以償。
為紀念蘇東坡兩次踏進荔枝村,故改名“蘇二村”。村民告訴記者,蘇東坡當年被貶經過的“三十里官路”,至今仍有跡可循,官路上的石板清晰可見。
“攔河大屋”占地一條街
村落以一條縱向的主道和多條橫向的巷街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tǒng)。所有街巷均以青石鋪地,巷道、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
古建筑以石磚結構為主,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色調高雅大方。這些建筑十分注裝飾,門額題字、花雕圖案及屏門花草雕刻等賞心悅目,浮雕刻有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巧奪天工。據(jù)介紹,古建筑門楣上的雕刻有些花了兩三年時間,工藝精湛,歷經百年仍保存完好。
蘇二村的代表建筑是一座共有50多間內房的“攔河大屋”,建于明朝,一座民居就占地一條街,光大門就有100多個。屋中保存著完好的御敵之用的槍口和炮口,其布局之精、結構之巧、裝飾之美非常罕見。
蘇二村的古民居建筑對研究粵西古建筑文化,以及古文化旅游開發(fā)等,極具價值,目前,蘇二村已邀請有關專家指導修繕和維護工作。
喜獲0朵鮮花
慘遭0個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