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2015-06-17]華中科技大學湛江校友會沉痛悼念朱九思老校長 [圖]2015年6月13日18時09分,我國著名教育家、原華中工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朱九思同志因病醫(yī)治無效,在湖北省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逝世,享年100歲。噩耗傳來,社會各界、校友、師生紛紛表示哀悼。華中科技大學湛江校友會特發(fā)唁電,以寄哀思。 華中科技大學湛江校友會唁電 華中科技大學校友總會并轉九思先生家人: 驚悉九思先生昨日仙逝,祖國大陸最南端的湛江校友會,謹表示沉痛的思念與哀悼,并向九思先生的家人表示深切的問候! 九思先生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是我校建設綜合性大學的奠基人,也是我校新世紀跨越式發(fā)展的重要推動者,每一位華科莘莘學子都得以從九思先生身上和這所森林大學中受益無窮。 全體湛江校友將繼承先生遺志,發(fā)揚華中大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奉獻國家,造福社會。九思精神不死,九思風范長存! 華中科技大學湛江校友會 二〇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朱九思先生不但是“華中工學院之父”、“華中科技大學之父”,也是“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學院之父”,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廣東校友會全體校友也發(fā)來了唁電,深切追思老校長。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廣東校友會唁電 華中科技大學并轉朱九思老院長親屬: 聞朱九思老院長仙去,我等嶺南新聞校友引領北望,無任悲慟。老院長享壽一百年,閱盡滄桑,然始終不改本心,在理想與現(xiàn)實間上下求索,其為人也,拙誠堅韌,外潤內貞,遂以縱橫捭闔之智慧,造就華中工學院崛起之煌煌奇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德望隆重,眾所景仰。吾輩于此受教,蒙其恩惠澤遠,須臾不敢忘也。正如范希文所言,“關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老院長治校,常云“大學之本在教師、大學之路在綜合、大學之源在科研、大學之魂在學術自由”。有此等氣宇,方有今朝氣象。憶其掌故,一曰植樹造林,二曰牛棚求賢,三曰興辦文科。森林大學之美譽,自不待言;牛棚延攬英才之功德,播芳遐邇。更以老報人之卓然見識,當此改革肇建、百廢待興之際,領跑時代,因應未來,于全國工科院校中首辦新聞系,以令文科閱讀(5572) 回復(0) 查看全文>>
- [2015-06-17]斯人已去,朱九思為何被譽為中國“當代教育家”? [圖]6月13日下午,一代教育家朱九思在武漢病逝,享年100歲。 在1953-1984年這31年間,朱九思先生歷任原華中工學院副院長、院長、院長兼黨委書記等職,為當時的小型工學院發(fā)展成今天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做出了奠基性貢獻,被譽為“華工之父”。也因此,先生“大學之本在教師、大學之路在綜合、大學之源在科研、大學之魂在學術自由”的辦學理念,至今仍在深深影響著后繼者。圝圝在《朱九思全集》中,他自我評價說:“我當校長時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主要是兩件半事情:一是提出了發(fā)展新思路,‘走綜合化道路’和‘科研要走在教學的前面’;二是采取超常規(guī)的辦法廣攬了一大批人才;半件事是植樹造林。” ]先生很謙虛,但他被譽為“中國當代教育家”卻是當之無愧、名副其實的。因為他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史上,書寫了一段堪稱可以載入史冊的篇章?,F(xiàn)在就讓我們看看那些年,先生留給我們的感動和思考,一起緬懷這位一生鐘情教育的大家。 故事重視人才,使“尊師重教”成為實實在在的真話 “從1972年開始,特別是文革后,到上世紀80年代初,我校共調進了625名教師,他們來自20多個省市的500多個單位?!敝炀潘荚榻B說。 文革期間,先生抓住了文革的機遇,不止是獨具慧眼地“廣積人”,在那知識分子“臭老九”、人才如棄履的“左”禍年代,排除阻力,從全國各地調進了600多名教師;更重要的是尊重教師、關心教師、信任教師、依靠教師,尤其是尊重教師在大學教育中的地位,充分發(fā)揮大學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 先生對人才的重視,可以說超乎一般人的想象。華中科技大學名師、人文學院教授夏增民說,對那些出身成分不好的老師,他盡可能提供保護,在生活、學術、人格上尊重教師。在他的辦公室,“老師見他,看座;行政人員見他,就得站著?!绷硪粋€細節(jié),是朱九思在任時,參加學術活動或一起出門,他常常自己用車接老教授,親自為教授們開車門,開車門時還用手在上面擋一下,怕碰撞著。 已故的我國著名建筑學家、著名建筑教育家、巴楚建筑文化締造者張良皋,是華工建筑系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曾回憶說,打動自己加盟華工的,似乎只是一件小事。他應邀去華工,正在開會的朱九思出來迎接。站在門口的臺階上,朱校長深深鞠躬,一手按在胸口,另一只手優(yōu)雅地向門內劃了一個弧,很像西方歌劇里的紳士,張良皋耳邊仿佛響起京劇里的念白:“先生,請了……”“這個學校,我來定了!” 朱九思是以嚴格閱讀(3870) 回復(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