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肥雞”是這樣“煉”成的
周日,民哥在菜市買了一只雞,雖在節(jié)日前,但雞的價錢比平日還便宜,民哥掂了掂買到手里的雞,沉甸甸的,心想,這雞肯定肥,想起煮熟的油光閃閃的肥雞,民哥的口水就流了下來。 剛到家,民哥就發(fā)現(xiàn)這雞無精打彩了。于是民哥吩咐老婆趕快燒水,自己拿刀殺雞,殺雞后,取出雞嗉,哇!雞嗉很重,估計半斤以上,雞煮熟了,民哥夾起一塊,放在嘴里,咯噔一聲,一粒泥沙被民哥咬了一口,牙齒酸痛,噫!雞的內(nèi)腔怎么有這么多泥沙?民哥知道中招了,出門到市場找那個油嘴滑舌的販雞佬,販雞佬早已不見蹤影。 日后,民哥與朋友議論起這事,朋友說,現(xiàn)在市場買的雞,通常都有很重的嗉,雞販子賣雞前,大都會給雞喂得飽些,可以在市場上不用再喂,也可以增加重量,這本不算過份。但有的雞販卻有意將比重較大的沙漿混合到雞糠里灌到雞嗉里面去,為的是最大限度地增加重量,好賺更多的昧心錢。 雞是不會自己食這么多沙漿的,民哥的“肥雞”究竟是怎樣“煉”成的?帶著這問題,筆者經(jīng)多天的暗訪,終于在麻章某住宅前,親眼看見了“肥雞”的“煉制”過程:一早,這麻章住宅前便擺滿了十多只大雞籠,有裝滿雞的,也有空雞籠,雞籠的旁邊有一個手壓式水泵,水泵的出口套著一條塑料管,里面裝滿沙漿和米糠的混合物,兩雞販互相配合,一人抓住雞,掰開雞嘴,將塑料管插到雞嘴,另一人壓水泵,于是沙漿和米糠便被壓到雞嗉里去,經(jīng)加工后的雞瞬間 “增肥”了半斤,放到另一只籠子里去。 熟悉內(nèi)情的人說,被灌了沙漿的雞,大都養(yǎng)不活,所以,雞販子想盡快將它們出手,價格就要比市面稍低。看來,這類雞販子太缺德,既無人道,連“雞道”都沒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