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親愛的姑媽”
在漢語中,“娘”與“媽”一樣,都是指母親。有一初到中國學漢語的英國留學生,在校園看上了一位漂亮的中國女生。于是他給她寫求愛信,但一時忘“娘”怎么寫了,便自作聰明,以“媽”代“娘——“親愛的姑媽……”
二、(注意“大”和“打”的區(qū)分)“勝敗都是中國人贏”
曾有一道考外國學生的選擇題是這樣:“大連實德隊經(jīng)過90分鐘激戰(zhàn)大勝北京現(xiàn)代隊,獲得冠軍。”問,下面哪句話與文意最吻合?A北京現(xiàn)代隊大勝大連實德隊、B北京現(xiàn)代隊大敗大連實德隊、C大連實德隊大敗北京現(xiàn)代隊。雖然正確的是C,考前模擬測驗反復強調(diào),結(jié)果考場上許多考生還是選B。 這題目源于一則真實的故事:1983年,中國 女排和美國女排小組賽上相遇,賽后中國報紙上出現(xiàn)了“中國隊大勝美國隊”的標題。過了幾天,決賽里中國和美國隊又碰頭,爭奪冠軍,中國報紙的標題換成了“中國隊大敗美國隊”一名名叫Christr的美國留學生看了報紙后很高興,認為美國隊贏了,在中國同學中稱贊自己的國家隊,結(jié)果弄出了大笑話。據(jù)說,直到畢業(yè)離開中國,Christr見誰都憤憤不平地稱,中國人太奇怪了,勝敗都是中國人贏,那還比賽什么呢?或許在北京奧運會上,不少外國朋友又要為此迷惑不解了。
三、“你我都不是東西”
這則笑話南師大漢語專業(yè)的老師曾在課堂上講過——一位自稱為漢語專家的美國教授,向他的學生講授中文課,在談到準確理解“東西”的詞義時,他作如下的表述:漢語中,“東西”并不僅僅表示方向,更多的時候指的是物品,如桌椅、電視機、眼鏡,都可以稱為東西,但如果是有生命的動物就不能這樣表示——比如,你我都不是東西!”
四、“方便時候不能來”
一次,幾位中國同學邀請剛來華學漢語的外國男生吃飯,中間,一名中國同學出去“方便一下”。外國學生不懂其意,大家告知這是去廁所排泄。這名學生記住了,有一天,一名女生希望在他方便的時候拜訪他,這位留學生立即擺手,“你什么時候都可以來,但就是我方便的時候不能來?!边€把服務(wù)行業(yè)常見語“為顧客提供方便”,理解為向顧客提供上廁所服務(wù),一時成為笑談。 為對“便”字一知半解,還弄出過另一則笑話——中國人請客普遍客氣,明明很豐盛的酒席,對客人也稱是“便飯”。有一次,一名外國客人看到中國主人準備了如此便飯,豎起了大拇指,贊美道——“這是一頓大便飯!”此言一出,全桌的中國人頓時沒有了味口。
五、 中國農(nóng)民越來越貴了
此事發(fā)生在上世八十年代后期,有一名美國學生分不清“富”和“貴”的區(qū)別,在造句時寫道:“三中全會以后,中國農(nóng)民越來越貴了?!薄?/font>
六、 “哪里哪里”
“哪里”連起說就是自謙,這是一般中國人都知道的,也常用。但初通漢語的外國人W先生不理解。一次W先生參加一對年輕華僑的婚禮,他很有禮貌地贊美新娘漂亮。一旁的新郎立即代表新娘表示感謝,“哪里哪里”。W先生覺得挺不好意思的,以為未說到地方,便用生硬的中國話再說——“頭發(fā)、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很漂亮!”
七、“含笑九泉”
上漢語課時,老師想了解一下近期外國留學生的漢語學習效果,便問,“你們能說出一句成語,來形容一個人很開心很高興的樣子嗎?”臺下很快出現(xiàn)了“開懷大笑”、“興高采烈”、“手舞足蹈”等答案。老師接著又說,“這個成語里最好含有數(shù)字,比如一、二、三、四……”有一位留學生反應(yīng)很快——“含笑九泉”。
八、“一起上床吧”
“上”與“起”有時意思相同,但如果分別搭配,意思可能完全相反。如“上床”與“起床”便是兩回事情,而“上床”還有一起做愛那層意思。一美國女孩與臨時教她漢語的中國男鄰居一起應(yīng)邀參加朋友PARTY,因時間太晚,又喝多了,便留宿下來。臨休息前,美國女孩給中國男鄰居遞了一張紙條——“我們一起上床吧!”她的本意是明天一道起床離開,卻害得中國男鄰居胡思亂想半宿?!?/font>
九、“中國很行!”
這個笑話頗討中國人喜歡,說的是一個稍懂漢語的外國友人批評中國人在改革開放后驕傲自大的故事:有一次這位友人來華做工作訪問,與中國朋友在咖啡店坐定后,聊中國的文化,他對中國人的友好、禮貌、熱情深有感觸。但也表示,雖然中國人一向謙遜,但有時也很驕傲自大,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最明顯。比如,現(xiàn)在大街上隨處可以見到——中國人民很行,中國建設(shè)很行、中國工商很行、中國農(nóng)業(yè)很行,有的干脆就是“中國很行”。說完往外面不遠處一指,原來,外國友人有所指之處是一家銀行。“銀”的外形像“很”,“行”是多音字,除了行xíng,還讀háng,外國朋友未能分清,中國朋友聽罷哈哈大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