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男瓷棺 雷州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是一件宋雷州窯青釉褐彩四靈十二生肖瓷棺(男)。外形縱61.9cm、橫31.3cm、高29.5cm。橫面有一活動插板為門,可開關。門上用褐彩豎寫“壽化考黃二公墓”。棺左壁框中繪一持幡人騎在青龍背上,人的前面繪鼠、龍、虎生肖,后面繪馬、猴、狗生肖,生肖均作人身獸首,身穿長袍立于云霧之中,右壁框中也繪一持幡人騎在白虎背上,人的前面繪牛、兔、蛇生肖,后面繪羊、雞、豬生肖,生肖造型與左壁同,棺頂寫“天門”、“地戶”,四壁繪龍、虎、龜、雀四靈圖,形象生動,楷書“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屬當?shù)孛窀G精品。 褐彩瓷棺包含著豐富的中原漢民俗文化色彩。早在公元前3至4世紀的戰(zhàn)國時期,中原已產(chǎn)生了十二生辰。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古稱“四靈”,也是中原文化的產(chǎn)物。褐彩瓷棺中的持幡人物均著交領、寬袖、束帶道袍,亦為中原道教的裝束。四靈十二辰彩繪瓷棺為什么在墓葬中不見出現(xiàn)于中原,反而出現(xiàn)在“駱越風俗殊”的雷州呢?這與“閩民南遷”有密切的關系。 瓷棺在國內(nèi)其他地方比較罕見,但在閩南卻很常見。閩南貧家沒錢置地安葬家屬,往往火葬后以“瓦(瓷)棺”作葬具,以少占公地。瓷棺中繪十二辰和四靈,這種墓葬方式以圖形或文字來彌補地理風水的不足,有明顯的民俗繼承性。自唐、宋以來,閩人大規(guī)模遷徙到雷州半島,隨即帶來這種風俗及瓦(瓷)棺燒制工藝。由于雷州宋墓墓室窄小,壁畫該為瓷棺彩繪,這與雷州“少有巨富之家”有很大關系。 宋代瓷棺碑記帶有濃厚的地方風俗色彩記載瓷棺主人的壽考。根據(jù)雷州葬禮風俗,瓷棺碑記既作“壽化”,可知瓷棺主人均享壽逾60而未足70歲。男棺為“壽化考黃二公墓”七字單數(shù)以合陽;女棺為“壽化妣劉三孺人墓”八字雙數(shù)合陰,這種形式在后世有所改變,近代雷州人凡書靈位,用字均從單數(shù),不再分陰陽。 來源:半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