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記者從昨天(5月27日)召開的“乳制品質量安全”研討會上發(fā)回消息稱,中國乳制品工業(yè)協(xié)會會長在會議的專題報告中表示,三聚氰胺事件過去的3年多來,國產乳制品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9%以上;國產乳制品,特別是嬰幼兒配方奶粉的質量安全狀況,是歷史最好時期,“消費者可以放心消費”。 “乳制品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9%以上,國產乳制品,特別是嬰幼兒配方奶粉的質量安全狀況為歷史最好時期”,廣大的中國嬰幼兒,如果能聽懂并理解這些話的含義,一定會停止吞咽,張開小嘴咯咯地笑出聲來……上述消息,對于中國那些有哺乳喂養(yǎng)嬰幼兒的家庭來說,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尤其是對于那些有幸消費到所謂“99%”合格產品的嬰幼兒而言,上述消息的意義應該大于衛(wèi)星上天、飛船登月。正處哺乳喂養(yǎng)期嬰幼兒的家長們,似乎該給報告如此好消息的中國乳制品工業(yè)協(xié)會發(fā)一個賀電才對。 不過,嬰幼兒的家長畢竟不是嬰幼兒,他們不會像尚無法表述自己腸胃狀況的嬰幼兒那么幼稚,只為一個“歷史最好”的結論和一個“99%”的定性,就被哄得感激涕零,進而掏錢“放心消費”。最重要的還在于,中國乳制品工業(yè)協(xié)會在歷次乳制品公共安全事件中的表現(xiàn),是否足以使其具備說服“消費者可以放心消費”的信譽,即使在那些使用過國產奶粉的消費者中已有定論,在其他消費者那里也仍未可知。一個不知自己信譽度幾何的組織,其結論和定性會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社會認可,也同樣是一個未知數(shù)。 實際上,最了解中國乳制品工業(yè)協(xié)會以及其所屬企業(yè)信譽的部門,應該是國外以及臺港澳地區(qū)的出境檢查機構和中國海關的入境檢查部門。看看那些不論是公干還是因私出境的中國公民回國時的行李,就可以再清楚不過地掂量出能夠自信說出“99%”和“歷史最好”的組織的他信度究竟有多少。如此大批量外購嬰幼兒奶粉,正是在中國乳制品工業(yè)協(xié)會所謂“歷史最好時期”發(fā)生的。歷史地看,這種現(xiàn)象,除了讓求爺爺告奶奶想盡一切辦法外購奶粉的人感到無助外,難道不是相關組織和廠商的恥辱嗎? “99%”的產品抽檢合格率達,是中國乳制品工業(yè)協(xié)會自檢的結果,還是第三方檢測機構得出的檢測結論,其意義當然有所不同。如果是前者,那么,這無異自說自話,并無信譽基礎。如果是后者,那么,就應該公布這些檢測的機構及其抽檢情況。誰都知道,三聚氰胺事件過去的3年多來,乳制品公共安全事件幾乎沒有間斷過。某批次蒙牛奶中的黃曲霉素、廣西奶農和奶制品企業(yè)在生奶中添加防腐劑二氧化氯,都是在最近曝光的事情。恰在這些事件中,與奶制品有關的行業(yè)組織,除了袒護、辯解、否認,力求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甚或假裝什么都沒發(fā)生意外,并未公示出任何改進措施。 在這樣的情況下,所謂“歷史最好”,最好還是慎用為好。把歷史搞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不三不四、不倫不類,這樣的“歷史最好”,其意義何在?如果歷史就是一筆糊涂賬,那么,“歷史最好”也不過是糊涂賬一筆而已。因此,究竟是“歷史最好”,還是“歷史次好”,都不是由乳制品制造商及其利益代言人單方說了算的事。 只要眾多“海歸”者的行李中還挾帶著各種品牌的洋奶粉,只要國產奶粉還是那些無錢、無力、無路購買洋奶粉家庭的市場專供品,“99%”和“歷史最好”就是一句笑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