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生活近13年了,一直都知道江浙這一帶有清明吃清明團的習俗,也常常買來吃。后來有次去朋友鄉(xiāng)下家做客,嘗過她家做的清明粿,那味道相當贊,自那之后的每年清明,我都會想念。外面菜市、蛋糕店賣的口感偏糯了點,且艾葉清香不足,今年,我決定自己動手做。
首先做功課,在網(wǎng)上搜了下做法,大致知道了,然后就可以開始行動了。
一、 準備餡料。
按當?shù)氐娘L俗,就地取材,餡料是春筍、豆腐干、火腿、雪菜。我按自己的口味,用的是新鮮豬肉、豆腐干、酸菜。料都切成丁,油鍋燒熱,依次放進鍋里炒,按自己口味調味,慢慢炒,炒出香味再乘出備用。
二、 揉面團,包清明粿。
慚愧,城市長大,連艾葉都不認識。是在朋友的帶領下,才找到了艾葉。其實它是一種野菜,就在我們身邊,遍地都是。我家小妞和我一起摘了一兩個小時,才摘了三四斤?;丶遥排枥锵戳宋辶?,盆里的水才變清。用一個大鍋,把水燒開,再放艾葉進去煮。煮開后,關火,撈出來切碎。找一個大盆,先倒煮艾葉的水(要趁熱,先少倒點,不夠再加),再放艾葉和米粉和糯米粉(比例2:1,這樣做出來的口感粗一點。喜歡糯的,比例可為1:1。我放了大概2斤艾葉,2斤糯米粉,1斤米粉),然后就是使勁使勁合面了。這個很考手力,要不斷揉,不斷揉。揉成團后,跟包餃子一樣,捏出一個一個小塊,搓成小團,再壓成一個一個薄片,到此,包清明粿的皮就做好了。再把之前準備好的餡料包進去,捏成餃子狀,這樣,傳說中的清明團就出來了。全部包好后,放鍋里蒸6、7分鐘,打開鍋蓋,一股清香撲面而來。
因為是第一次做,欠缺技巧,賣相差了點,不過不影響口感,連我家小妞都一連吃了2個。整個過程,小妞都在旁,也參與進去。也許有一天,小妞寫作文的時候這樣寫著“小時候,每到清明,媽媽和外婆會按照當?shù)氐牧曀?,包美味的清明粿給我吃。。?!?/span>給她一個快樂的童年,是我這個媽媽的美好愿望,我一直在努力,與各位媽媽們共勉。
![](/UpFile/Attach/201304/20130403135814211.jpg)
![](/UpFile/Attach/201304/20130403135824836.jpg)
![](/UpFile/Attach/201304/201304031358369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