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24小時警務崗亭有人駐點有人巡邏。 原標題:湛江警方從實際出發(fā)變革街面防控模式,讓警力前移
24小時警務崗亭建到家門口
湛江市赤坎寸金路到麻章三岔路口,是寸金派出所管轄的治安復雜路段。以前,12名民警和治安巡邏隊員每天日夜上路巡邏和伏擊,路面“兩搶”案件卻依舊高發(fā)。自從三岔路口建起了醒目的警務崗亭后,情況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2人24小時輪崗值班,同時輔以街面巡邏伏擊,警力雖不變,但該路段的“兩搶”案卻迅速實現(xiàn)了零發(fā)案,其他警情下降五成。
在人流物流集中、案件事件高發(fā)、治安狀況復雜的地段推行建設警務崗亭,讓警力前移,是湛江警方根據(jù)實際情況對街面防控模式進行的嘗試,一個個崗亭在城區(qū)街面上編織起了一張平安大網(wǎng)。崗亭不但能打擊震懾街面犯罪,還能調處糾紛化解矛盾,用轄區(qū)居民老王的話來說,就好像“派出所”來到了家門口。
平安樣本
很長時間來,街面上的“兩搶”一直是湛江治安防控中最大的難題。多年來湛江民間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沒被搶過的就不是湛江人。湛江常務副市長、公安局長張榮輝決心從變革街面防控模式入手改變這一現(xiàn)狀,24小時警務崗亭成為了他布局中的一枚枚得力棋子。
每當夜幕降臨,金沙灣觀海長廊的君臨海岸警務崗亭3盞紅燈和3盞藍燈準時亮起,耀眼的警燈一直閃爍到天明。警燈安定了夜歸人的心。住戶劉小姐樂呵呵地說,“以前夜里回家,聽到有摩托車聲總會心頭一緊,現(xiàn)在白天和晚上都能在家門口見到警察,感覺安全多了”。
從被牽鼻子到主動作為
湛江街頭設置的24小時警務崗亭,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一崗一人”的小治安崗亭。警務崗亭里全天候有人值班,還配備有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崗亭覆蓋的治安防控范圍內的重點路段和區(qū)域,值班民警都可以在電腦屏幕上看得一清二楚,一旦發(fā)生警情可以迅速出動,近距離打擊犯罪。
在寸金路到麻章三岔路口的治安崗亭前,寸金派出所教導員林教喜說起以前防控之苦連連搖頭:“這條路有兩個大中專學校,三所初高中學校、一家醫(yī)院,是進出第一、第二技工學校的必經(jīng)之路,又是赤坎與麻章的交匯點,一直是派出所最頭疼的一條路。以前,所領導親自帶隊在路面從早守到晚,但都無法消除街面防控的盲點?;久刻於加邪讣l(fā)生,最高峰一個小時內連發(fā)三起案件,民警既要通宵達旦地巡邏,又要抓人審訊。群眾不理解啊,抱怨路面上怎么總是見不到警察,為什么東西總是被搶”。
去年9月份,赤坎公安分局在該路段赤坎與麻章交匯的三岔路口設了一個警務崗亭,實行24小時分班值守,輔以街面巡邏和防控。一個小小的崗亭,使得這條曾經(jīng)的“麻煩路”變成“平安路”。林教喜認為,設一個警務崗亭,不光是警力下沉、前移提高了見警率和管事率,更重要的是實現(xiàn)了駐點防控,這就等于把派出所搬到居民家門口,出警更迅速,處置更及時,其震懾作用可以輻射附近一大片區(qū)域。雖然人員部署仍舊是12個,但案件少了,派出所的治安壓力也隨之減輕,民警過去是被案件牽著鼻子走,現(xiàn)在能夠騰出雙手,根據(jù)警情主動作為。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赤坎全區(qū)推行警務崗亭以來,公安分局接報各類警情同比下降了10.6%,其中“兩搶”警情更是直線下降了19.8%。
來源:半島家園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