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是兒童感覺教育的關鍵期,在關鍵期內,促進感知覺發(fā)展,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果錯過關鍵期,感知覺潛能就很難理想地發(fā)展起來,即使費九牛二虎之力也難達到他應達到的水平。 那么,怎樣促進嬰幼兒的腦發(fā)育,開發(fā)大腦呢?我認為,就是從0歲起通過對嬰兒的“感官刺激”,激發(fā)其“無意識探索”,可有效地促進腦發(fā)育,開發(fā)腦潛能。具體來說,可通過寶寶的視、聽、嗅、味、觸、重力感等感覺器官將環(huán)境中的大量信息傳入嬰兒大腦,經過大腦的組織分析, 加工處理,進行有效的取舍,并發(fā)出指令,致使產生相應的肢體動作。由此多次循環(huán)重復,可使寶寶在“無意識探索”中,在開心的玩耍中獲得空 間知覺、觀察力、專注力、記憶力、音樂藝術能力,進一步升華,促進想象、思維推理、語言表達等能力。一個處于動物階段的不成熟的大腦—— 初生嬰兒的大腦,就是通過這樣樸素自然的學習方式,迅速而健康地發(fā)育 成熟起來,并構建了多元智商的。 嬰兒天生都不笨,而且個個十分好學,只要能給寶寶創(chuàng)造一個促使其探索的豐富的感知學習環(huán)境,寶寶都會是學習的天才。 問題的關鍵是,由于種種原因,使寶寶失去了一些良好的學習機會。 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個寶貝降生,周圍的關懷者都要向一對初為父母 的年輕人獻上一些育兒“經驗”。這個說:“不要豎抱,省得直腸子。” 那個說:“戴上手套省得吮手指不衛(wèi)生”!還有的說:“把腿捆起來省得 羅圈腿”!年輕父母也不知誰的“經驗”最正確,干脆來個全盤接納。 不少父母將新生兒包得緊緊的,襁褓外面還用繩子捆上,手上套上手套,整天讓寶寶躺在小床上,認為只有這樣才“安全些”,脊柱和腿才能長得直,手也不會抓臉;孩子大點該學習爬行了,又不讓爬,怕爬會產生危險。豈不知,這種過度保護和限制不僅剝奪了孩子自由活動的機會,而且由于全身感官感覺—運動學習不足,尤其是觸覺—動作學習不足,是兒童感覺統(tǒng)合失調的主要原因,比如出現(xiàn)多動、分心、學習能力低下等。 來源:半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