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別名秦歸、云歸。為傘形科當歸屬植物「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A.polymorpha Maxim.var.siuensis Oliv.)」的根。當歸根入藥,有補血、活血、調經、潤燥、滑腸作用。臨床用量大,出口量大。主產甘肅岷縣、渭源縣、隴西縣、宕昌縣等地,另外,陜西、四川、寧夏、貴州等地、自治區(qū)也有分布。 制作及配伍 1、主要以輔療形式添加到粥,湯中; 2、一般生用,為加強活血則酒炒用。又通常補血宜當歸身,破血宜當歸尾,止血宜當歸炭,酒制可增活力之力;和血(補血活血)用全當歸; 3、心肝血虛而見面色萎黃、唇爪無華、頭暈目眩、心悸肢麻者,可與熟地、白芍、川芎配伍 ,則補血之力更強; 4、月經不調,屬肝郁氣滯,經來先后無定期者,可與柴胡、白芍、白術等同用; 5、年老體弱、產后以及久病血虛腸燥便秘者,可與火麻仁、枳殼、生地等配伍; 配伍禁忌: 1、用量過大 口服常規(guī)用量的當歸煎劑、散劑偶有疲倦、嗜睡等反應,停藥后可消失。當歸揮發(fā)油穴位注射可使病人出現(xiàn)發(fā)熱、頭痛、口干、惡心等反應,可自行緩解。大劑量給藥,可使實驗動物血壓下降,劑量再加大則血壓驟降,呼吸停止。當歸乙醚提出物毒性較強,少量即可造成實驗動物死亡。臨床使用當歸不可過量,服藥后也應注意有無不良反應。 熱盛出血患者禁服,濕盛中滿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食療作用 傘形科草本植物當歸的根。產于甘肅、陜西、四川等省。秋末采挖,去須根、泥沙,煙火熏干。切片生用,或酒炒用。 性能:味甘、辛,性溫。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 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藁本內脂、正丁烯、內酯、當歸酮等;并含阿魏酸、煙酸、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維生素B12、E,以及猛、鋅、銅、鎳等微量元素。 用途:用于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血虛,或兼有瘀滯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痛證;腸燥便秘;久咳氣喘。 用法:一日5~15g。煎湯,浸酒,煎膏滋,入菜肴。 注意:用本品活血時宜酒炒用。 附方: 1、當歸燒羊肉:當歸、干地黃各15g,干姜10g,羊肉250g。羊肉,洗凈、切塊,入油中炒至發(fā)白,放入中藥,加水、鹽、酒等,以小火煨至羊肉爛熟即成。飲湯吃肉。 源于《千金要方》。本方以羊肉、當歸、地黃補虛益血,以干姜溫中健胃。用于血虛體弱,或虛寒腹痛。 2、當歸羊肉湯:當歸、黨參各15g,黃芪30g,生姜10g,羊肉500g。羊肉切片,各藥用紗布包扎,加水一同煎煮至肉爛熟。飲湯吃肉。 3、當歸補血湯:當歸10g,黃芪60g。煎水飲。亦可將用量增加,煎成膏滋食。 源于《內外傷辨惑論》。本方重用黃芪,次為當歸,意在補氣而益血。用于失血后氣血耗傷,或氣虛血虧,體倦乏力,頭昏。 4、當歸肉桂酒:當歸30g,熟地黃50g,紅花15g,肉桂6g,甜酒1000g。用甜酒浸泡各藥1~2周以上即成。 本方以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熟地黃滋補陰血,紅花、肉桂活血通經,用甜酒可行血脈。用于血虛,或有瘀滯的經閉、月經不調。 本方以黃芪補中益氣,當歸、蜂蜜、火麻仁潤腸,兼用陳皮理氣。用于老人氣虛腸燥,大便秘結難通,少氣自汗。 來源:半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