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网址_gv天堂永久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国产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中文字幕欧美亚日

主人簡介
 心韻-春之愛美態(tài)
494
帖子
1471
積分
0
粉絲
發(fā)短信 加關(guān)注
 空間
  • 總訪問量:152553
  • 今日訪問:78
  • 注冊時間:2011/6/8
  • 上次登錄:2012/2/13
日志分類 <全部>

  ※ 靈性

  ※ 身心健康

日志:

 

        揭示更多“反向思考”的運用方法,并提供一個全新的視野,讓你的“反躬自問”更深入,也更清晰。我的目的,是為了幫你在展開無垠的心靈航行之際,明白那里沒啥好怕的。無論遨游到何處,“反躬自問”都會確保你安全無虞。

        “轉(zhuǎn)變思想”永遠會把我們帶回真正的自己。當(dāng)一個信念經(jīng)過仔細審查,獲得充分了解之后,下一個信念便會自動浮現(xiàn)。你化解了一個,接著再化解一個,再下一個,然后你會訝異,自己居然在“盼望”下一個信念出現(xiàn)?;庵聊硞€階段之后,你發(fā)現(xiàn)每個想法、感受、人物和情境都成了朋友,而你只不過在跟老朋友會晤而已。到后來,你甚至?xí)谕霈F(xiàn)一些“問題”。然而,直至最終,你可能連續(xù)多年下來,竟然連一個問題都遍尋不得了。


        
第一句反問:那是真的嗎?

        面對“反問”之際,有時候,練習(xí)者會立即明白自己寫的答復(fù)并不真實。因此,如果你對這個第一句的反問,非常明快地響應(yīng)“不”,此時,建議你直接跳到第三句反問。若是不然,我們就有必要在第一句反問上,作進一步的審查。

        事實是什么?

        
響應(yīng)第一句反問,如果你回答“是”,請再追問下去:“這情境里的事實是什么?”

        讓我們來審查這個說法:“保羅不該看很多電視?!笔聦嵤鞘裁茨??根據(jù)你的經(jīng)驗,他真的看了很多電視嗎?是的,“事實”是:保羅幾乎每天看六到十小時的電視。但我們何從判定保羅“該或不該”看這么多電視呢?他分明就是這樣,那是事實,也是真相。小狗汪汪叫,小貓喵喵叫,而保羅則是看電視,那的確是他在干的事,或許他不會永遠這樣,但至少目前是如此。你認為“保羅不該看這么多電視”,這想法不過是你內(nèi)心“在跟事實爭辯”而已,那不會帶給你任何好處,也改變不了保羅,它只會使你倍感壓力。一旦你接受他看這么多電視的事實,誰知道你的人生會有如何的大逆轉(zhuǎn)呢?

        對我而言,事實就是真相,而真相就是出現(xiàn)在你面前的一切,或是所有真正發(fā)生的事情。不管你喜不喜歡,現(xiàn)在正在下雨?!安辉撓掠辍?,只是一個想法而已。事實上,根本就沒有“應(yīng)該”或“不應(yīng)該”這類事情,那是我們硬套在事實上面的一些想法。心靈就像木匠的水平測量儀,當(dāng)我們認為“它不該下雨”,氣泡會跑到一端去,我們便知道心靈陷入它的想法里了;而當(dāng)我們說“天在下雨”,氣泡會跑到中間,我們明白它正處在平穩(wěn)狀態(tài),表示心靈接受了事實真相。由此觀之,心靈回到中心點時,必會有效地、明確地、正常地發(fā)生正面的變化,我們無需知道變化是“如何”形成的,但它必然會來臨的。


        
那是誰的事?

        當(dāng)你思索自己寫下的某個想法時,你是在管誰的事呢?當(dāng)你認為有待改變的,必定是某個人或某事物,而不是你時,你的心早已離開自己的事了。如此一來,你當(dāng)然會感到分裂、孤單、焦慮。此時,請反問你自己:“我該看多少電視是誰的事呢?保羅該看多少電視是誰的事呢?從長遠來看,我真的知道怎樣做對保羅最好嗎?”


        
第二句反問:你能肯定那是真的嗎?

        針對第一句反問,如果你回答“是”,請再追問下去:“我能肯定那是真的嗎?”在很多案例里,多半的答案看起來“好像”是真的——當(dāng)然如此,因為那些概念全都奠基在你這一生從未審查過的“似是而非之證據(jù)”上。

        一九八六年,我了悟事實真相之后,每每注意到,不論人們尋常交談,或傳播媒體、無數(shù)的書籍,經(jīng)常有諸如此類的說法:“世界缺乏諒解”、 “太多暴力了”、 “人們應(yīng)該更彼此相愛”。這些都是我過去深信不疑的“故事”,它們似乎充滿著感性、仁慈和關(guān)懷,但每當(dāng)我聽到這些話,我發(fā)現(xiàn),愈是堅信它們,只會愈加深我的焦慮,甚而失去內(nèi)心的平安。

        例如,當(dāng)我聽到“人們應(yīng)該更有愛心”的說法時,內(nèi)心便會興起一個疑問:“我能肯定那是真的嗎?我心里真的能百分之百肯定人們應(yīng)該更有愛心嗎?即使全世界的人都這樣說,但那是真的嗎?”令我驚訝的是,當(dāng)我往內(nèi)聆聽自己的心聲,才看到那就是世界的真相——不多也不少?!笆聦嵳嫦唷蓖耆辉诤酢皯?yīng)該是什么”,只在乎“它是什么”,也就是它在此時此刻所呈現(xiàn)的樣貌。毫無疑問,真相不僅凌駕一切故事之上,真相也“先于”每個故事而存在,遺憾的是,所有的「故事”,在未經(jīng)審查之前,都有遮掩真相的重大嫌疑。

        如今,我終于能質(zhì)問任何可能引起自己不快的故事:“我能肯定那是真的嗎?”每次坦然地回應(yīng)“不”的答案時,就像這句反問一樣,都是一種全新的體驗,一次次地,我穩(wěn)穩(wěn)扎根在那個答案里——單獨、寧靜、自由。

        “不”,怎可能是正確答案呢?我所認識的人及所有的書都說:答案應(yīng)該是“是”。然而,我慢慢看出事實就是事實,它不聽任何人使喚。不論我贊成與否,在內(nèi)心出現(xiàn)這個“不”的同時,我看到世界永遠是“該怎樣就怎樣”。于是,我學(xué)會全心全意擁抱事實真相,而且無條件地愛這個世界。

        讓我們斟酌一下這個說法:“我覺得心痛,因為保羅對我生氣。”你可能會回答:“是的,那是真的,保羅確實對我生氣。他不但臉紅脖子粗,還對我大吼?!弊C據(jù)確鑿。但是,請再往內(nèi)走,你真的知道保羅氣的是你嗎?你真的知道別人的內(nèi)心發(fā)生什么事嗎?你從這個人臉部表情或身體語言就能知道他真正的想法或感受嗎?例如,你是否曾經(jīng)在害怕或生氣時,覺察到你自己正帶著既無助又恐懼的情緒,譴責(zé)你最親的人?即使對方告訴你實情,你真的能體會他當(dāng)時的感受嗎?你能確定他對自己的想法和情緒都了如指掌嗎?你是否曾經(jīng)搞不清楚自己在氣什么,還裝模作樣地生氣,或故意扭曲你所氣的事情呢?你能肯定保羅真的有意對你發(fā)脾氣嗎?

        進一步說,你能肯定你的傷心只因保羅生氣的緣故嗎?你的傷心真的是因保羅生氣而引起的嗎?有沒有一種可能,你以另一種心態(tài)面對保羅的大發(fā)雷霆,而自己完全不“隨之起舞”呢?如果你只是聆聽,既冷靜又有愛心地聆聽他說的一切,結(jié)果將會如何呢?那是我“反躬自問”后的親身經(jīng)驗。

        假設(shè)你說:“保羅應(yīng)該戒煙?!焙翢o疑問,他理當(dāng)戒煙!每個人都知道吸煙會減少肺活量,造成肺癌和心臟病?,F(xiàn)在,讓我們進入內(nèi)心深處問自己:你確實知道“保羅應(yīng)該戒煙”是真的嗎?你敢確定:他若戒煙就會活得更好,或活得更長久嗎?或許他明天被車撞了。從長遠來看,你確實知道保羅戒煙對他或?qū)δ闶亲詈玫膯??(我并非說它不是最好的)你能確定在保羅這一生里,怎么做對他最好嗎?你能百分之百肯定“保羅應(yīng)該戒煙”是真的嗎?

        如果你的回答仍是“是”,很好,表示事情理當(dāng)如此。倘若你認為對方的一切所作所為果真如你所寫的那樣,而且如果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那么你可以繼續(xù)往下做第三句反問。但萬一你感到似乎“卡住”了,不妨練習(xí)下列幾種方法。



        當(dāng)你相信“那是真的”

        有時候,第一句和第二句反問都回答“是”,可能讓你感到不太舒服,使你的“反躬自問”停滯不前。你很想挖深一點,但你寫的答案,或那些折磨你的想法卻好似一個無可反駁的事實。這兒有些方法能誘使你的念頭松動,進而激蕩出新的答復(fù),讓你更深入“反躬自問”,釋放積存已久的心理壓力。

        那表示_________________

        最有力的腦力激蕩法,就是在你原先答復(fù)的后面加上:“那表示___________?!蹦愕耐纯嗫赡苁悄銓δ鞘录脑忈屧斐傻?,而不是來自你所寫的那個想法。這附加短句會引出你對事實的詮釋,為了“反躬自問”,你對這短句的回答顯示出:“你認為你的原有答復(fù)是什么意思”。

        讓我們來談你所寫的:“我很氣我父親,因為他打我?!蹦鞘钦娴膯??是的,那是真的:你“的確”生氣了,而且,在你小時候,他“的確”多次打你。請試著在這句說法的后面補上你的詮釋:“我很氣我的父親,因為他打我。那表示______________?!被蛟S你會補上:“那表示:他不愛我。”

        你知道自己的詮釋之后,便能針對它“反躬自問”。請寫下這個新的答復(fù),并用四句問話和反向思考來審查它,到最后,你可能明白:自己對事實的詮釋才是造成心理壓力的真正起因。

        你認為你會從中得到什么?

        自我激蕩的另一種方法,就是念出原先的答復(fù),然后反問自己:從你的觀點來看,如果你事事如愿,你認為你會從中得到什么?假設(shè)你原先寫“保羅應(yīng)該告訴我他愛我”,而你對于“你認為你會從中得到什么”的答復(fù)若是:“如果保羅告訴我他愛我,我會感到更安全?!蹦敲?,請寫下這個新的說法,繼續(xù)針對它來“反躬自問”。

        最糟的結(jié)果是什么?

        當(dāng)你的答復(fù)牽涉到自己最不想發(fā)生的事時,請一邊念,一邊想象萬一它真的發(fā)生了,最糟的結(jié)果是什么。循著你最害怕的情形一直想下去,把它們?nèi)珜懺诩埳?,徹底一點,讓你的想象力發(fā)揮到最大極限。

        例如,你自己的答復(fù)可能是:“我心碎了,因為我太太離開我?!爆F(xiàn)在反問自己:“最糟的結(jié)果是什么?”把你認為即將發(fā)生的可怕事態(tài)當(dāng)成你目前處境的結(jié)果,然后列出一張清單。每當(dāng)任何恐怖情景由內(nèi)心浮現(xiàn)時,便想象接下去會發(fā)生什么,然后會再發(fā)生什么事?然后再接下去呢?把自己當(dāng)成一個受到驚嚇的小孩,徹底一點,無需任何保留。

        從你清單的最上方開始,把每一條“最糟的情況”都用四句問話反問,接著反向思考,去“反躬自問”你所寫的每一個答復(fù)。


        “應(yīng)該”是什么呢?

        第四個有效的腦力激蕩法,就是從你原有的答復(fù)里找出“應(yīng)該”或“不應(yīng)該”的字眼。如果你的怒氣是從“事實應(yīng)該有所不同”的信念發(fā)出的,那么,你或許能把“我氣我父親,因為他打我”重新改寫成“我父親不應(yīng)該打我”,這個說法或許更易于審查。因為它的最初形式“我父親打我”,我們?nèi)贾溃ɑ蚴亲砸詾橹溃┦钦娴模骸澳鞘钦娴膯??千真萬確?!蔽覀儼岩簧纪蹲⒃谀莻€節(jié)骨眼,一旦重寫成“父親不應(yīng)該打我”,我們便不敢輕易認定它,而愿意試著敞開心胸,探索另一個更深的真相。


        你的證據(jù)在哪里?

        有時候,你根本不曾仔細瞧瞧你所謂的“證據(jù)”,卻認定自己寫的答復(fù)是真的,而且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如果你真想知道事實真相,不妨公開你所有的證據(jù),并用“反躬自問”來測試它的真實性。以下舉出一個實例:

        原有的答復(fù):保羅傷了我的心,因為他不愛我。

        
保羅不愛我的“證據(jù)”是:
        1、有時候他從我身邊走過,一句話都不說。
        2、當(dāng)我走進房間,他連看都不看我一眼。
        3、他沒跟我打招呼,繼續(xù)埋頭做他的事。
        4、他不叫我的名字。
        5、我請他倒垃圾,他卻假裝沒聽到我說的話。
        6、我告訴他晚餐的時間,但他有時候沒回來。
        7、我們交談時,他心不在焉,好像他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請把上述每一個“事實證據(jù)”用四句問話和反向思考來審查,例如:

        
1、有時候他從我身邊走過,一句話都不說,足以證明他不愛我。那是真的嗎?我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嗎?(他是否可能正在想其它事情呢?)請繼續(xù)用四句問話反問并反向思考。

        2、當(dāng)我走進房間,他連看都不看我一眼,足以證明他不愛我。那是真的嗎?我能百分之百肯定那表示他不愛我嗎?請繼續(xù)用四句問話來檢測你的證據(jù),然后反向思考。請用這種方法測試整張清單,然后回到你原先的反問:“保羅傷了我的心,因為他不愛我?!薄鞘钦娴膯??找出你的“事實證據(jù)”。


        請在你這一生中(無論過去或現(xiàn)在),找出一位你認為不愛你的人,然后把你認為真正的證據(jù)全列在一張清單上。 現(xiàn)在,把你寫的每項“事實證據(jù)”,逐一用四句問話反問并反向思考。


        
第三句反問:當(dāng)你持有那個想法時,你會如何反應(yīng)呢?

        因著這一反問,我們開始注意到內(nèi)在的因果關(guān)系。你將看到當(dāng)你相信那個想法時(你可以相信它),便會不由自主地涌現(xiàn)一股不安的感覺,那種干擾可以從輕微的不舒服,一直到強烈的恐懼,甚至于驚惶失措。因為從第一句反問,你可能已覺察出,那個想法對你而言不是真實的,而且也見識到謊言的威力。你的本性是真理,一旦與它對抗,你就會感到失落或焦慮,而焦慮從未像平安那樣讓我們覺得自在又自然。

        四句問話進入我生命之后,我注意到“人們應(yīng)該更有愛心”之類的想法經(jīng)常勾起我的不安。我也注意到,這念頭出現(xiàn)之前,我內(nèi)心原是寧靜的,既無壓力,也沒有不適的生理反應(yīng),這是未孳長任何故事之時的我。然后,在寂靜覺知中,我開始看到“相信或執(zhí)著那一念”所導(dǎo)致的種種感受。而且,在這片寂靜里,我能清楚地覺察,如果我相信那個想法,就會導(dǎo)致不安和悲傷。接下來,會升起“我應(yīng)該為此做點事情”的念頭,再接下來,內(nèi)咎之感,油然而生。

        我完全不知如何讓人們更有愛心,因為事實上連我都不知如何使自己更有愛心。當(dāng)我自問:“如果我相信人們應(yīng)該更有愛心時,我會如何反應(yīng)呢?”我看到我不僅會有不舒服的感覺(這是很明顯的),腦海還會浮現(xiàn)種種影像:我往昔受到的虐待、人們曾經(jīng)對我做過的可怕事件、我第一任丈夫?qū)π『⒑臀业牟挥焉婆e動,在在證明了那個觀念真實不虛。頓時我飛入一個不存在的世界里,那一刻的我,端著一杯茶,坐在椅子上,內(nèi)心卻活在虛幻的過去里。我變成痛苦神話里的角色:一位受苦的女主角,墜入一個充滿不義的世界,而我的應(yīng)付方式則是活在一個焦慮的身軀里,透過恐懼的眼光,看著周遭一切,有如一個夢游者,陷入無止盡的噩夢。治療它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審查”。

        我喜歡第三句反問,只要你坦誠地回答,只要你看到這念頭造成的因果關(guān)系,所有的痛苦便會開始動搖。起初,你也許覺察不到,甚至渾然不知自己已經(jīng)進步了,但是進步與否,不是你管得著的。只要持續(xù)做“轉(zhuǎn)念作業(yè)”,它將繼續(xù)把你帶往內(nèi)心深處。下回你處理過的問題再次出現(xiàn)時,可能你會啞然失笑,也可能感受不到任何壓力,甚至能夠“毫不理會”那個想法了。

        
你是否能找到讓你放下那個想法的理由呢?(請不必勉強放下它)

        這句附帶問話,通常緊跟在第三句反問的后面,因為它會徹底轉(zhuǎn)變你的覺知。這隨后接下去的附帶一問,能讓你加深意識到內(nèi)在的因果關(guān)系?!拔沂欠衲苷业椒畔履莻€想法的理由呢?是的,我能,因為在這想法浮現(xiàn)之前,我心里很寧靜;它一出現(xiàn),我感到全身緊繃,而且壓力重重?!?br />
        最重要的是,明白“反躬自問”的目的是讓你“注意”那想法而已,而不是要你“放下”它,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你若認為我在要求你放下想法,請聽好:我絕無此意!“反躬自問”不是為了“消滅”想法,而是透過自覺和無條件的自愛,領(lǐng)悟出對你而言的真相。一旦你看到真相,那種念頭就自動會放你走,而不是反其道而行。

        你是否能找到讓你毫不焦慮地持有那想法的理由?

        第二個附帶問句是:“你是否能找到讓你毫不焦慮地持有那想法的理由?”或許你會找出一大堆理由,但它們?nèi)紩鸾箲],使你感到痛苦,沒有一個會讓你平安。除非你無意終止你的痛苦,則一切另當(dāng)別論。倘若你找到一個好似有效的理由,不妨問你自己:“這理由會帶來平安,或是壓力呢?持有那想法,會使我的生活更平靜,或是更焦慮呢?當(dāng)我感到有壓力,或不感到壓力時,哪一種會讓我做起事來更有效率、更有愛心,又更清楚呢?(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所有的壓力都會造成無效率)


        
第四句反問:沒有那個想法時,你會是怎樣的人呢?

        這是力道十足的一句問話。想象你正站在你寫的那個人面前,而他沒去做你認為該做的事,或是他做了你認為不該做的事?,F(xiàn)在,閉上眼睛,慢慢深呼吸,花一、二分鐘想象:倘若沒有這個念頭,你會是怎樣的人呢?你會過怎樣不同的生活呢?請繼續(xù)閉上眼睛,僅僅看著他,千萬別讓你的“故事”介入。你看到了什么?你對他有何感覺?你比較喜歡加上你的故事,還是放下你的故事呢?你覺得哪一個更友善呢?哪一個更平安呢?

        大部分的人都會被自己的故事所困,認不出故事之外的真正自己,甚至還一無所知。這一句反問適足以揭開你的「全新身分”,所以,面對這句反問,很多人會回答“我不知道”,有些人則說“我感到自由”、“我感到平安”、“我更懂得愛人”。你也可能說:“我更能掌握現(xiàn)況,而且更能采取有效行動?!睕]有自己的故事時,我們不僅能清楚且無懼地行動,還會成為善解人意的朋友。我們會過得很快樂,心中的謝意與感恩,就像呼吸那般自然涌現(xiàn)。對于那些悟出“無需事事知道”,以及悟出“早已擁有一切”的人而言,快樂是此時此刻的本然狀態(tài)。

        第四句反問的答復(fù)也可能讓我們失去“舊有身分”,這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事。除了當(dāng)下的真相,你一無所有,只是一個坐在椅子上寫字的女人。這可能讓人害怕,因為過去或未來的幻相都不存在了。你或許會問:“既然一切都無意義。那么,我該如何活下去?我能做什么?”我會回答:“‘沒有過去或未來,你就不知如何活下去’,你確實知道那是真的嗎?‘你不知要做什么,一切都了無意義’,你確實知道那是真的嗎?”請寫下你的恐懼,針對這些細微又錯綜復(fù)雜的念頭,再度用“反躬自問”來穿越?!胺垂詥枴钡哪繕?biāo)是把我們帶回正念,讓我們親身體會出:我們活在天堂內(nèi),卻渾然不覺。       

        如果你想“轉(zhuǎn)變思想”,我建議你一定要使用第四句反問的形式:“沒有那個想法時,你會是怎樣的人?”當(dāng)然,你也可以采用另一種形式:“沒有那個想法時,你會是誰或是什么人?”讓自己沈浸在那句問話里。當(dāng)你沈思這句反問時,允許任何想法或畫面來去自如,那絕對會讓你大豐收。你也可以演練第四句反問的原有形式:“沒有那個想法時,你會是怎樣的人?”通常人們對這句問話的回復(fù)是:“平安”。容我再接著問你:“連平安那個念頭都沒有時,你會是怎樣的人呢?”

  樓主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