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都市網(wǎng)訊(圖/文:燕燕于飛):去湖南之前,筆者被友人告知,定要去坡子街嘗小吃,食臭豆腐。身在湖南,導游小榮在講湖南的飲食習慣之時,提及很多旅客第一次到長沙的印象。以往,旅客印象中的長沙,就是空氣中飄著一股怪怪的味道,像廁所的味道。而這股氣味正是來自于長沙的特色小吃——臭豆腐。筆者在長沙游歷的日子里,并未聞到這股怪氣味。反而,食過臭豆腐之后,方知一食難忘,很耐回味。
長沙臭豆腐,是全國有名的湖南小吃。據(jù)導游小榮介紹,長沙臭豆腐并不是外界所傳的那樣,經(jīng)糞水、潲水二次增臭發(fā)酵得來,而是由瀏陽豆豉、香菇和鮮冬筍等食材經(jīng)過發(fā)酵后,發(fā)酵液浸泡豆腐得來的。她說,坡子街的臭豆腐店鋪很多,但有一家黑色經(jīng)典的臭豆腐因灌汁而聞名,值得去嘗一嘗。
2014年7月19日,長沙游歷的最后一晚。筆者決定,當晚無論如何也得去逛逛長沙的百年老街黃興南路步行商業(yè)街和美食街坡子街,嘗嘗長沙臭豆腐。晚上8時45分,筆者與家長吳姐帶著兩名小伙伴小政、小杰,一行4人乘的士,欣然前往黃興南路、坡子街。
晚上9時25分,因時逢長沙修建地鐵的緣故,的士行至黃興南路前的路段,車行緩慢。付了車資,我們4人下車步行至黃興南路。我們走上十字路口的人行天橋,站于橋上觀橋下車流緩慢,看步行商業(yè)街上人潮涌動,好不熱鬧。下了人行天橋,筆者發(fā)現(xiàn),熙熙攘攘的行人或執(zhí)著一串肉串,或拿著一杯飲品,或端著一碗小吃,或拎著一袋打包好的食物,內(nèi)心不免感嘆:這里不僅僅是購物的商業(yè)街,而且還是吃貨的天堂。
我們4人一邊問路,一邊好奇地東張西望。黃興南路旁的一條巷子里,小吃攤檔滿街。我們看到了,誤以為是坡子街,就往人群里鉆。這條巷子確實是美食一條街,什么方燕烤豬蹄、伍氏豬腳、成都酸辣粉老店、游子老鴨粉絲館、至鮮魚粉的店鋪都分列于街巷的兩旁。就連廣東腸粉和湛江燒蠔,在這里也能看到。
美食街里,一家羅家臭豆腐的小店前,食客竟需排隊購買其臭豆腐。我們的目光即被這隊伍所吸引住。吳姐自告奮勇地去排隊,筆者則守護在兩小伙伴身旁。隨后,吳姐買回了兩碗羅家臭豆腐,12塊臭豆腐16元。每碗羅家臭豆腐都有6塊炸得很干、黑乎乎的臭豆腐,上面灑有蒜蓉、蔥花、辣椒和榨菜條等配料。我們每人以兩根竹簽夾著臭豆腐和些許配料,蘸著紙碗底的汁水吃。嗯!香脆可口,蔥蒜香混合著榨菜香,咸香四溢。辣味并不濃重,連小政與小杰兩小伙伴都能接受。
食完羅家臭豆腐,4人繼續(xù)前行,憑籍問路來到了坡子街。一路行來,依然是小吃攤檔、餐飲店鋪林立,亦時常能看到排隊購買臭豆腐的人群。臭豆腐在這街頭巷尾實在是太常見了。臭豆腐之受歡迎程度,觀街上排隊的人群就可得知。終于,我們找到了黑色經(jīng)典。一看。哇!單單排隊購買臭豆腐的食客就排了兩列。筆者連忙上前,問明左列誰是隊尾時,就跟在其后面排隊了。
黑色經(jīng)典店鋪的左上方掛著一液晶電視,電視里正播放著中央電視臺關于黑色經(jīng)典制作臭豆腐的專題報道。筆者站在隊伍的最后,并未看到店內(nèi)有油煙升騰出來,亦未聞到“臭豆腐臭滿街”的味道。筆者這才后知后覺地明白,這正是長沙臭豆腐不斷地發(fā)展改良,減少對空氣污染的成果。
大約排了25分鐘,筆者排到了隊伍的第二位,得以近距離觀看店內(nèi)情況。黑色經(jīng)典的店面并不大。店內(nèi),三名身圍“黑色經(jīng)典”圍裙的工作人員正麻利地炸臭豆腐,撈出炸好的臭豆腐,逐一給臭豆腐戳洞,逐一往臭豆腐的洞里塞醬料,最后往臭豆腐上灌湯汁等等。當筆者購買臭豆腐之時,考慮到身處異地,腸胃的承受能力,就只買了2份(即2碗)臭豆腐,10塊臭豆腐10元。
黑色經(jīng)典臭豆腐因往內(nèi)里灌了湯汁,口味獨特,撩人食欲,須趁著熱氣騰騰食之。一口咬下去,外面很酥脆,而內(nèi)里很嫩滑,夾帶著蒜蓉辣椒的熱辣,芫荽湯汁的咸香。一時間,口腔內(nèi)充斥著脆、香、咸、辣的各種滋味,很是過癮。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湯汁一如湖南人偏愛咸辣的重口味,雖較羅家臭豆腐的咸些,但余味濃重之中有留香,留下舌尖的回味之香,令筆者甚難忘。吃完臭豆腐,筆者已在嘆惜,為何適才沒有多買一些解饞?
回到湛江之后,筆者會常憶起長沙臭豆腐在舌尖上的觸感,外酥里嫩,香辣可口。于是乎,筆者就仿照黑色經(jīng)典臭豆腐的做法,買回一些厚的豆腐塊,油炸,戳洞,然后將調(diào)制好的蒜蓉、蔥花、芫荽、辣椒與黃豆醬湯汁添加進去。當然,筆者不可能像長沙人那般以發(fā)酵液浸泡出臭豆腐,而湯汁也是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加入些許白砂糖,吃起來辣香之余,略為咸甜適口。
其實,臭豆腐在中華大地上流傳甚廣。北京有臭豆腐,上海有臭豆腐,長沙有臭豆腐,紹興有臭豆腐,就連臺灣也有臭豆腐。各地臭豆腐的制作方法、烹飪技藝與調(diào)味佐料不盡相同,但恰是這小小的見方豆腐塊,烹于各地民眾的巧手之下,嘗于各地食客的舌尖之上,香濃誘人,欲罷不能,深獲食客之喜愛。臭豆腐真可謂是自古不釣譽,漾于舌尖上的滋味,既真實地體味了一方人民的飲食習慣與美食文化,亦生動地反映了現(xiàn)時人民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
黃興南路的熱鬧:
黃興南路旁的美食一條街:
坡子街:
帖子
積分
粉絲
湛江都市網(wǎng)訊(圖/文:燕燕于飛):去湖南之前,筆者被友人告知,定要去坡子街嘗小吃,食臭豆腐。身在湖南,導游小榮在講湖南的飲食習慣之時,提及很多旅客第一次到長沙的印象。以往,旅客印象中的長沙,就是空氣中飄著一股怪怪的味道,像廁所的味道。而這股氣味正是來自于長沙的特色小吃——臭豆腐。筆者在長沙游歷的日子里,并未聞到這股怪氣味。反而,食過臭豆腐之后,方知一食難忘,很耐回味。
長沙臭豆腐,是全國有名的湖南小吃。據(jù)導游小榮介紹,長沙臭豆腐并不是外界所傳的那樣,經(jīng)糞水、潲水二次增臭發(fā)酵得來,而是由瀏陽豆豉、香菇和鮮冬筍等食材經(jīng)過發(fā)酵后,發(fā)酵液浸泡豆腐得來的。她說,坡子街的臭豆腐店鋪很多,但有一家黑色經(jīng)典的臭豆腐因灌汁而聞名,值得去嘗一嘗。
2014年7月19日,長沙游歷的最后一晚。筆者決定,當晚無論如何也得去逛逛長沙的百年老街黃興南路步行商業(yè)街和美食街坡子街,嘗嘗長沙臭豆腐。晚上8時45分,筆者與家長吳姐帶著兩名小伙伴小政、小杰,一行4人乘的士,欣然前往黃興南路、坡子街。
晚上9時25分,因時逢長沙修建地鐵的緣故,的士行至黃興南路前的路段,車行緩慢。付了車資,我們4人下車步行至黃興南路。我們走上十字路口的人行天橋,站于橋上觀橋下車流緩慢,看步行商業(yè)街上人潮涌動,好不熱鬧。下了人行天橋,筆者發(fā)現(xiàn),熙熙攘攘的行人或執(zhí)著一串肉串,或拿著一杯飲品,或端著一碗小吃,或拎著一袋打包好的食物,內(nèi)心不免感嘆:這里不僅僅是購物的商業(yè)街,而且還是吃貨的天堂。
我們4人一邊問路,一邊好奇地東張西望。黃興南路旁的一條巷子里,小吃攤檔滿街。我們看到了,誤以為是坡子街,就往人群里鉆。這條巷子確實是美食一條街,什么方燕烤豬蹄、伍氏豬腳、成都酸辣粉老店、游子老鴨粉絲館、至鮮魚粉的店鋪都分列于街巷的兩旁。就連廣東腸粉和湛江燒蠔,在這里也能看到。
美食街里,一家羅家臭豆腐的小店前,食客竟需排隊購買其臭豆腐。我們的目光即被這隊伍所吸引住。吳姐自告奮勇地去排隊,筆者則守護在兩小伙伴身旁。隨后,吳姐買回了兩碗羅家臭豆腐,12塊臭豆腐16元。每碗羅家臭豆腐都有6塊炸得很干、黑乎乎的臭豆腐,上面灑有蒜蓉、蔥花、辣椒和榨菜條等配料。我們每人以兩根竹簽夾著臭豆腐和些許配料,蘸著紙碗底的汁水吃。嗯!香脆可口,蔥蒜香混合著榨菜香,咸香四溢。辣味并不濃重,連小政與小杰兩小伙伴都能接受。
食完羅家臭豆腐,4人繼續(xù)前行,憑籍問路來到了坡子街。一路行來,依然是小吃攤檔、餐飲店鋪林立,亦時常能看到排隊購買臭豆腐的人群。臭豆腐在這街頭巷尾實在是太常見了。臭豆腐之受歡迎程度,觀街上排隊的人群就可得知。終于,我們找到了黑色經(jīng)典。一看。哇!單單排隊購買臭豆腐的食客就排了兩列。筆者連忙上前,問明左列誰是隊尾時,就跟在其后面排隊了。
黑色經(jīng)典店鋪的左上方掛著一液晶電視,電視里正播放著中央電視臺關于黑色經(jīng)典制作臭豆腐的專題報道。筆者站在隊伍的最后,并未看到店內(nèi)有油煙升騰出來,亦未聞到“臭豆腐臭滿街”的味道。筆者這才后知后覺地明白,這正是長沙臭豆腐不斷地發(fā)展改良,減少對空氣污染的成果。
大約排了25分鐘,筆者排到了隊伍的第二位,得以近距離觀看店內(nèi)情況。黑色經(jīng)典的店面并不大。店內(nèi),三名身圍“黑色經(jīng)典”圍裙的工作人員正麻利地炸臭豆腐,撈出炸好的臭豆腐,逐一給臭豆腐戳洞,逐一往臭豆腐的洞里塞醬料,最后往臭豆腐上灌湯汁等等。當筆者購買臭豆腐之時,考慮到身處異地,腸胃的承受能力,就只買了2份(即2碗)臭豆腐,10塊臭豆腐10元。
黑色經(jīng)典臭豆腐因往內(nèi)里灌了湯汁,口味獨特,撩人食欲,須趁著熱氣騰騰食之。一口咬下去,外面很酥脆,而內(nèi)里很嫩滑,夾帶著蒜蓉辣椒的熱辣,芫荽湯汁的咸香。一時間,口腔內(nèi)充斥著脆、香、咸、辣的各種滋味,很是過癮。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湯汁一如湖南人偏愛咸辣的重口味,雖較羅家臭豆腐的咸些,但余味濃重之中有留香,留下舌尖的回味之香,令筆者甚難忘。吃完臭豆腐,筆者已在嘆惜,為何適才沒有多買一些解饞?
回到湛江之后,筆者會常憶起長沙臭豆腐在舌尖上的觸感,外酥里嫩,香辣可口。于是乎,筆者就仿照黑色經(jīng)典臭豆腐的做法,買回一些厚的豆腐塊,油炸,戳洞,然后將調(diào)制好的蒜蓉、蔥花、芫荽、辣椒與黃豆醬湯汁添加進去。當然,筆者不可能像長沙人那般以發(fā)酵液浸泡出臭豆腐,而湯汁也是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加入些許白砂糖,吃起來辣香之余,略為咸甜適口。
其實,臭豆腐在中華大地上流傳甚廣。北京有臭豆腐,上海有臭豆腐,長沙有臭豆腐,紹興有臭豆腐,就連臺灣也有臭豆腐。各地臭豆腐的制作方法、烹飪技藝與調(diào)味佐料不盡相同,但恰是這小小的見方豆腐塊,烹于各地民眾的巧手之下,嘗于各地食客的舌尖之上,香濃誘人,欲罷不能,深獲食客之喜愛。臭豆腐真可謂是自古不釣譽,漾于舌尖上的滋味,既真實地體味了一方人民的飲食習慣與美食文化,亦生動地反映了現(xiàn)時人民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
喜獲0朵鮮花
慘遭0個雞蛋
帖子
積分
粉絲
黃興南路的熱鬧:
帖子
積分
粉絲
黃興南路旁的美食一條街:
帖子
積分
粉絲
坡子街:
帖子
積分
粉絲
帖子
積分
粉絲
帖子
積分
粉絲
做人開心就好
帖子
積分
粉絲
在長沙生活了較長一段時間,以前長沙沒那么繁華,只有火宮殿的臭豆腐出名,沒想時過景遷,今年八月再去竟然不認得長沙了,再去火宮殿買臭豆腐時居然旁邊一家專買臭豆腐的小店排長隊,由于時間關系沒細看,也沒買,不知是否是羅記或黑色?感嘆!
火焰殿旁邊的是黑色經(jīng)典臭豆腐。
帖子
積分
粉絲
帖子
積分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