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知識來源于學習和積累,先生作為一位職業(yè)商人尚能如此,而我輩作為文化人又能為家鄉(xiāng)做些什么呢?林先生和他的《吳川賦》一樣,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
<ul style="margin-top:0px;margin-right:0px;margin-bottom:0px;margin-left:0px;padding-top:0px;padding-right:0px;padding-bottom:0px;padding-left:0px;line-height:24px;font-size:14px;">鏈接: 林濟仁的《吳 川 賦》全文(無注釋版)</ul>
帖子
積分
粉絲
《吳川賦》氣勢磅礴,蘊藉秾麗,細膩地描繪了吳川的地理況貌、風光秀色與人文環(huán)境。該賦不僅全方位地展現了吳川這個山靈水秀,臥虎藏龍的地方,且為吳川打造了一張精美的城市名片,搭建了一座通向世界的橋梁,更為吳川一百多萬市民留下了值得驕傲和自豪的篇章,對吳川文化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深圳大學校長、深圳詩詞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先秦兩漢文學博士生導師章必功先生,對《吳川賦》點評:“一般人是不敢寫賦的。所以古人說: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大官),今讀《吳川賦》,一氣而下,深為感佩。難怪古人說,俊才在野。感覺是:文史厚重,文筆練達,一篇好賦。應該送給吳川人民?!辈⒃谏钲诖髮W召開的“深圳中華詩詞學會2010年第一次會員大會”的講話中稱林先生為當代俊才。
中華詩詞學會會長鄭伯農先生,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華詩詞文化研究所所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林從龍先生,深圳市原文化局局長、吳川人蘇偉光先生,原吳川縣長許國雄先生,廣東和深圳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著名詩人、教育家胡業(yè)銘先生,及本市著名老詩人凌世祥、黃志豪、鄭慶云等,對《吳川賦》也給予高度評價。許國雄先生還想建議把《吳川賦》編入吳川中小學鄉(xiāng)土教材,讓子孫后代對吳川的人文歷史加深了解。全國各地還有數百位詩人墨客來信贈言贈詩。其中,凌世祥先生信中贈言盛贊《吳川賦》是“傳世之作”,并贈詩曰:“商海偷閑撰史詩,《吳川賦》著燦如珠。詞章喜有超賢句,心血凝成傳世書?!?nbsp;
在古典文學海洋中,詩詞曲賦,其中賦是最難學的。賦,是由楚辭衍化出來的,也繼承了《詩經》諷刺的傳統(tǒng)。晉代文學家陸機在《文賦》里曾說:“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即,詩是用來抒發(fā)主觀感情的,要寫得華麗而細膩;賦是用來描繪客觀事物的,要寫得爽朗而通暢。這篇《吳川賦》暢朗俊逸,把濃濃的情感融入山川秀色之中,深得賦體要旨,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
林先生創(chuàng)業(yè)之年恰逢改革開放,先生激情奮發(fā),把握機遇,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從吳川醫(yī)藥公司停薪留職,闖蕩商海。曾任冶金部海南鋼鐵公司工程開發(fā)公司總經理,現任深圳市萬利來實業(yè)有限公司、深圳市萬利來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和諧基金會(香港)執(zhí)行會長兼中華慈善出版社常務副社長,深圳市羅湖詩詞學會副會長,吳川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鑒水流金》雜志副社長等職務;系中華詩詞學會、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國學研究會及中華詩詞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個人簡介被載入“百度百科”“金山詞霸”“漢語詞典”等。
林先生雖在深圳工作,但他深深地熱愛著自己的家鄉(xiāng),常為自己是一位吳川人而感到自豪,他曾言道:作為吳川人,應積極弘揚和推介吳川的人文精神,為家鄉(xiāng)作點貢獻。他游覽了中國很多名勝古跡,如滕王閣、岳陽樓、望江樓、黃鶴樓等,都是因為有詩文的流傳而名聞遐邇。他經查《吳川縣志》及有關資料,發(fā)現從未有人用賦體文歌頌過吳川。吳川的靈山秀水,吳川人民的銳意開拓和奮發(fā)圖強的精神,值得吟頌,值得全國各地人民借鑒。于是先生萌發(fā)用自己手中的筆,來禮贊吳川的山川形勝、歷史沿革和人文風采。
從《吳川賦》中,我們可以了解了到吳川的人文概貌。吳川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名人才俊輩出,既有騷人墨客,也有仁人志士,如粵西唯一的狀元林召棠,中國首任駐美大使陳蘭彬,清代詩翁李文泰,還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龐雄,抗日愛國將領張炎和李漢魂將軍,原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劉華秋先生。吳川歷史文化深厚,有聞名遐邇的吳川八景;有新石器時代梧山嶺貝丘遺址,晉代茂山書院,唐朝古船遺址,宋朝梅菉祖廟,明朝吳川學宮(孔廟)和雙峰塔,清朝狀元林召棠和翰林陳蘭彬故居,民國名將張炎和李漢魂將軍故居等。吳川民間藝術蜚聲中外,泥塑、飄色、花橋被譽為“吳川三絕”。
2007年,先生就開始構思《吳川賦》,在百忙的工作中,擠時間努力學習,吟誦中國古代的數百篇名賦,并花費大量精力,翻閱眾多文獻,數讀光緒版和新版《吳川縣志》,先生每天只休息四五個鐘頭,利用分分秒秒時間搜集和整理資料,并拜訪吳川多位名儒,認真聽取各位方家的意見。2008年初,《吳川賦》進入創(chuàng)作期,歷經數月,洋洋萬言的《吳川賦》初稿寫成。
同年9月,《吳川賦》初稿在《鑒水流金》雜志第7期發(fā)表后,引起轟動,好評如潮。而先生并未就此停筆,繼續(xù)征求各方意見,對《吳川賦》進行反復修改,于2009年2月才定稿。縱觀《吳川賦》,正文三千多字,濃縮了吳川數千年的人文歷史,包含了吳川的星宿江海、山川草木、風水地理、名勝古跡、特產資源等,以及改革開放后,吳川在各行各業(y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該賦為古代的四六駢文體,詞句雋美古雅,對仗華麗工整,平仄協(xié)調,聲韻鏗鏘,文采飛揚,且通篇押韻,符合史實,言之有理有據,讀來又朗朗上口,創(chuàng)作難度極大,在吳川可謂前無古人!
該作先后在《湛江日報》2009年9月14日13版,《深圳詩詞》2009年第1期、《湛海詩詞》總第47期等刊物全文發(fā)表。2009年8月,《吳川賦》應邀參加由國家文化部和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新國風”承辦的“迎祖國六十華誕”全國優(yōu)秀文藝家作品邀請展,并獲文學類一等獎,被長期刊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極具影響力的文化部和中國作家協(xié)會屬下的“新國風”網上,且被編入第三冊文學卷面向全國發(fā)行,真正起到弘揚吳川的作用,林先生也因創(chuàng)作《吳川賦》而成為賦頌吳川第一人。
讀完了《吳川賦》,筆者在欽佩林先生文才之余,更被吳川人民質樸和勤勞的精神所感動,也為吳川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而驚嘆。林先生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商人,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優(yōu)秀詩人和玄學家,現著有《詩地閑耕》詩文集及四十多萬字的玄學心得筆記,至今已有各類作品五百余篇發(fā)表于《中華詩詞》等國內報刊及雜志,其中《記霞街林氏大宗》、《淺論吳陽雙峰塔與吳川風水》、《相人與品詩淺說》等作品獲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被“搜弧”、“百度”、“谷歌”、“新浪”、“絕色吳川”、“中華林氏宗親”等國內數十家網站及數千名博客轉載,并在“讀書頻道_MSN中國”等網站作為熱點文章向讀者推薦閱讀。
今年7月,湛江詩社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暨辛亥革命100周年”有獎征聯大賽,在全國近二十個省市和香港地區(qū)的數百名參賽者中,他力壓群英,獲一等獎(第一名)。同時,他還獲吳川市吳陽梅花詩會舉行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有獎征聯大賽特等獎。
由于受林先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和勤奮讀書的影響,其子女也學業(yè)有成:孿女麗嫦、麗娥2010年大學本科畢業(yè)后即分別考上香港理工大學“對外漢語”專業(yè)和香港嶺南大學“世界銀行與金融”專業(yè)碩士研究生。更難能可貴的是,林先生還一貫熱心于公益事業(yè),多年來為家鄉(xiāng)、為粵西、為海南公益事業(yè)捐資數十萬元人民幣。
在這個物欲橫流唯利是圖的社會,中國古代那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在現代人心中早已蕩然無存。而林先生作為一個商人,能夠傾情和沉醉于文學,尤其難能可貴。人們都說,商人重利輕情,而林先生用事實改寫這一說法。
一切知識來源于學習和積累,先生作為一位職業(yè)商人尚能如此,而我輩作為文化人又能為家鄉(xiāng)做些什么呢?林先生和他的《吳川賦》一樣,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
<ul style="margin-top:0px;margin-right:0px;margin-bottom:0px;margin-left:0px;padding-top:0px;padding-right:0px;padding-bottom:0px;padding-left:0px;line-height:24px;font-size:14px;">鏈接: 林濟仁的《吳 川 賦》全文(無注釋版)</ul>
喜獲0朵鮮花
慘遭0個雞蛋
長夜漫漫,無心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