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网址_gv天堂永久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国产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中文字幕欧美亚日

我要投放廣告
  • 0
    回復(fù)
  • 2360
    閱讀
  •     
  • 字體大小: 發(fā)表于:2012-06-27 07:03
    誰是史上最有福的皇帝老媽?
    <P>  <IMG src="/UpFile/Attach/201206/2011070323510014379.jpg"></P><P>  崇慶皇太后鈕祜祿氏是否為高宗乾隆的生母?這一直是個謎。但無論對乾隆生母做怎樣的猜想,鈕祜祿氏是個賢惠的母親,乾隆盡孝史在清宮歷史中是絕無僅有的。</P><P>  </P><P>  <STRONG>翁媳和睦,公公夸她是“有福之人”</STRONG></P><P>  據(jù)《清實錄》、《星源集慶》記載:鈕祜祿氏滿語的意思是“狼”,是滿族一大姓氏。努爾哈赤崛起之時,他的族人額亦都率眾歸附,成為后金開國五大臣之一。額亦都兒子就是遏必隆,順治時,為顧命四大臣之一,鈕祜祿氏的祖父名叫吳祿,與遏必隆同為一個曾祖。</P><P>  </P><P>  公元1711年,即清康熙五十年農(nóng)歷八月十三日生皇子弘歷即后來的乾隆皇帝。由于鈕祜祿氏溫順賢慧,博得婆母德妃烏雅氏的歡心,康熙皇帝對這位賢孝兒媳也大加夸贊。</P><P>  </P><P>  康熙晚年,因諸子黨爭不息,使得一代英主心力交瘁。公元1722,即清康熙六十一年,雍親王請康熙皇帝參加家宴時,而胤禛為討皇父歡心,告知有弘歷這個孫子,康熙帝第一次見到了十二歲的皇孫弘歷,對他的品貌才學(xué)十分欣賞,命養(yǎng)育宮中,由于弘歷的聰明伶俐,因此備受康熙帝喜愛??滴醴浅8吲d,康熙因喜歡弘歷而命人召見鈕祜祿氏,并稱她是“有福之人”,一時間祖孫三代,翁媳一堂,雍雍睦睦,給苦惱不堪的康熙大帝帶來片時天倫之樂。</P><P>  </P><P>  <STRONG>兒子孝順辦四次“整壽”讓她享盡人間富貴</STRONG></P><P>  弘歷對鈕祜祿氏頗為孝順,除平時定省問安,率后妃侍膳,每有出巡游幸,多奉皇太后同行。為皇太后,他巡五臺,求菩薩保佑長壽,登泰山向蒼天祈福,不論南巡北狩,一年四季時令節(jié)日,每與母后共享世上榮華,以盡“天家孝德”。弘歷也曾為母后辦了五旬、六旬、七旬、八旬四次“整壽”的大慶,每逢圣壽,先進壽禮九九,親制賀壽詩文、貢獻如意、佛像、冠服、簪飾、金玉、瑪瑙、水晶、琺瑯、瓷器、花果、外國珍品等,無不俱備。</P><P>  </P><P>  公元1751年,即清乾隆十六年冬是皇太后的六十大壽。弘歷改建原來明代的成安宮,將其更名為壽安宮,即寓祝皇太后平安長壽之意,以此作為敬獻母親的生日禮物,從皇太后常居之暢春園回宮,一路上張燈結(jié)彩,每數(shù)十步間一戲臺,備四方之樂,浙江人還用湖鏡制作一個大榭,中間藻井嵌著大圓鏡,四周的墻壁由數(shù)萬小鏡構(gòu)成,一人進去,可照出無數(shù)個身像,圣壽前五天,弘歷身著龍袍、袞服,騎著高頭大馬為前導(dǎo),親自躬請,王公大臣則穿蟒袍補服跪迎,大臣官員命婦也身穿彩衣,在彩棚夾道跪迎,皇太后乘輿進宮,前擁后扈,好不威風(fēng),到了壽安宮,弘歷親率皇后妃嬪及皇子皇孫侍膳,使皇太后盡享天倫之樂,弘歷為皇太后加上徽號,進冊寶,親率王公大臣、皇后率妃嬪行禮。</P><P>  </P><P>  公元1761年,即清乾隆二十六年,弘歷為皇太后辦了七十大壽,因皇太后喜歡江南風(fēng)光,他下令仿江南式樣建造蘇州街,是年十一月十五日,恭請皇太后進壽安宮,他親率后妃侍膳、賞戲,舉行小型筵宴。二十日,為皇太后加上徽號,在慈寧宮行禮,并設(shè)大宴,自己雖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仍然穿著彩衣,起舞捧觴,在皇太后壽筵前,率領(lǐng)皇子、皇曾孫聯(lián)舞,上萬年觴,以博母后一笑。</P><P>  </P><P>  公元1771年,即清乾隆三十六年,迎來了崇慶皇太后的八旬大壽,這一年,弘歷也年逾花甲,正如他自己在詩中所說:“六旬帝子八旬母,史策誰曾見此情?”六旬皇帝為八旬母后慶壽,在清宮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使得天下多少為母親者羨慕不已,弘歷布置了點景戲臺八座、牌樓十二座、游廊三百八十間、回子房十五座、門樓、橋座、木城共六座,僅松樹就用1750棵,一片繁華景象,為了增加壽宴的喜慶氣氛,還事先預(yù)備了各種戲班、雜耍,并賜宴宗室王公、內(nèi)廷大臣及諸外藩回部伯克,如此興師動眾,規(guī)模宏大的慶典,在整個清朝歷史上也是罕見的,弘歷還想為鈕祜祿氏舉辦九十大壽,可惜時過六年,這位皇太后為天下母四十多年,在享盡了人間富貴之后,溘然長逝,鈕祜祿氏也堪稱“有福之人”,活到八十六歲才壽終正寢,這在清宮后妃中是屈指可數(shù)的。</P><P>  <BR>  <STRONG>不惜千金建“發(fā)塔”存她生前落發(fā)</STRONG></P><P>  公元1777年,即清乾隆四十二年,鈕祜祿氏在圓明園的長春仙館辭世,弘歷陷入了悲痛之中,凝望皇太后遺像發(fā)呆,為何不建一座金發(fā)塔,來存放母親生前梳落的頭發(fā)呢?這樣,在皇太后逝世不到一個月,弘歷下令:為了存放“圣”發(fā),要做一座金塔來供奉。當時,能夠用來建造金塔的黃金,有一千三百多兩,按照這個存金數(shù),工匠先用楠木胎,做了一個塔樣。弘歷提出要放大塔樣,但放多大,用多少黃金,他心中無數(shù)。</P><P>  </P><P>  于是,他讓兵部尚書、御前大臣、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福隆安,去查原做金塔的用金數(shù)量。兩天后,福隆安報告說:小的金塔要用金二千多兩,大的金塔用金一萬多兩,現(xiàn)存金量不夠用,看到弘歷不高興,福隆安等人又將一些金盆、金匙、金筷子等熔化,又加了九百多兩。</P><P>  </P><P>  這樣,用做制塔的金數(shù),已有二千三百多兩了,但黃金仍不夠用,這時能用的金冊、金印、金盆、金匙,都已熔化,包括重僅七錢的金琺瑯鼻煙壺、含金二錢五分的一雙金筷子,甚至只有兩錢重的金茶匙都被熔化了!即便如此,黃金還是不夠用,但弘歷仍不想把塔身改小,于是,福隆安等只得奏請?zhí)砑影足y七百多兩兌化,這樣,可得六成金三千多兩,才夠造一座金發(fā)塔。弘歷批示“知道了”。<BR></P>
     
    喜獲0朵鮮花

    慘遭0個雞蛋
    分享到: QQ空間 新浪微博 開心網(wǎng) 人人網(wǎng)

    您的熱心是對我們最大的關(guān)注!您的關(guān)注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您的支持將是我們最大的欣慰!!真誠歡迎加入情暖湛江志愿者服務(wù)隊!!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