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Twitter 用戶看來,新浪抄襲 Twitter 這事證據確鑿堪比姚晨的單身證明。而有些微博用戶的看法則正相反: Twitter 的那個 t ,不就是抄襲自 t.sina.com.cn 嗎?
站的離這兩撥人遠一點,你也許會發(fā)現(xiàn),微博雖然繼承了 Twitter 的規(guī)則和框架,但是,在細節(jié)甚至基本理念上,還是有些不同。
有評論
互聯(lián)網每年都涌現(xiàn)出大量網站,但是,能有效顛覆舊規(guī)則的?一手數(shù)完。
BBS 算是顛覆了門戶:雖然仍在很多等級之下,但用戶總算有了發(fā)言權。 Blog 則顛覆了 BBS ,可以”我的地盤我做主了”。同樣顛覆和建立新規(guī)則的,還有 Wiki 和 SNS 。
而 Twitter 沒有評論的設計理念可能很簡單:推都是平等的。
沒有哪個推是附屬于另一個的,從此, Blog 中正文評論的等級消失了。 這里,是 Twitter 對 Blog 的一次顛覆。由此可以看出,把 Twitter 解釋為微博( microblog ),檔次實在不高。
而新浪“微博”卻名副其實:他是帶評論的,很像“微型博客”。而且,中文用戶也買賬。他們喜歡評論,權力分配等級啥的中國人從來不敏感。
顯示圖片
Twitter 是四兩撥千斤的藝術。他不動博客 ,不動媒體,不動圖片社區(qū),甚至不動社交網絡。他繞開了幾乎所有現(xiàn)存網絡巨頭的 Stronghold 。
幫助 Twitter 繞開這些的,是短鏈接。網絡上,引用和傳播總是受歡迎的。而 Twitter 的大多數(shù)競爭者則不同:他們更熱衷于富媒體。(就這一點,大把的對手出局了。)
幫助 Twitter 成就今天價值的,也是短鏈接。 140 個字,意味著一個短鏈接和很少的評論。移動互聯(lián)網和社交網絡火爆的今天, Twitter 既移動,又社會,專注于短鏈接,那么,信息的最佳流動渠道就非他莫屬。
渠道的價值巨大,而且維護成本相對較低( Blogger 們則需要不停的生產內容)?;ヂ?lián)網就是個內容怪獸,成為內容的傳播平臺前途無量。
Twitter 上線之初未必想的如此明白了,但是他們慢慢看得很清楚了。所以買了 bitly ,要做地球的脈搏。所以,有資源也不急著搞圖片(優(yōu)先做的是 RT :還是傳播。)
圖片呢?推一個短鏈接最理想了 : 高速路本來就不包括汽車。
新浪微博是支持圖片的,理由似乎要單純的多:博客可以,微型博客為什么不可以?
開放
開放曾經是 Twitter 的殺手锏。第三方的 Tweetie 把 Twitter 的使用體驗推上了全球移動應用的巔峰。
Twitter 一路做大的過程中,很多公司隨他成長(比如 Friendfeed )。他有錢之后也收購了一些(比如 bitly,atebits )。
對于 Twitter ,開放不是一種技術選擇或者姿態(tài),而是一種生存方式:只有擁抱開放,小公司才能集中有限的資源做最重要的事,才能抵御因為眼紅撲上來的互聯(lián)網巨頭。
新浪則本來就有足夠的資源。微博是憑一己之力做到第一的。開放,更多是鞏固地位的意思(用戶數(shù)僅領先騰訊 1000 萬左右,還不足以高枕無憂)。
另外, 3Q 大戰(zhàn)中輿論對騰訊群起而攻之也說明:就算反壟斷法的約束是浮云,把壟斷優(yōu)勢利用的太露骨,口水也會淹死人。所以,新浪的開放,似乎還有些帶小弟做口碑的意思。
最后的話
Startup 更容易做出顛覆性創(chuàng)新。在一個有反壟斷法保護的市場,這些小公司有時間成長和進化,他們之間的競爭也能大浪淘沙。
Twitter 就是在長期競爭中慢慢脫穎而出的。他們的眼光,對新時代的理解,甚至到細小但重要的規(guī)則,都經過了時間考驗。
新浪微博不是個經得起推敲的產品。開發(fā)時間很短,把握好大方向已經不容易,剩下的只能拷貝,組裝和拼湊。所以,對產品追問的深些,就會發(fā)現(xiàn)他既微又薄。
但是,新浪對時機,速度,力度的把握,則是另一種藝術?!靶吕宋⒉痹诿襟w上的曝光頻率,是騰訊 10 倍。這的背后,是決心,優(yōu)秀的推廣團隊和大把鈔票。
戰(zhàn)略玩的好,用戶數(shù)量迅速拉上來,產品就退居次要地位了。即使微博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他的中文關系和內容也仍然是無敵的。其實,以前的新浪博客就是如此。用戶體驗悲劇,但是,牛逼如韓寒,不也要在那里發(fā)文嗎?
問題是,戰(zhàn)略,市場這些很高端,很嚇人的詞兒,和普通中文用戶有什么關系?而 Startup 出局容易,卻降低了產品對時代和用戶的貼合程度。
你我在被彈窗,被綁架之余,也活該被戰(zhàn)略,被粗糙嗎?
文章來源:愛范兒 轉載請注明出處鏈接
帖子
積分
粉絲
在 Twitter 用戶看來,新浪抄襲 Twitter 這事證據確鑿堪比姚晨的單身證明。而有些微博用戶的看法則正相反: Twitter 的那個 t ,不就是抄襲自 t.sina.com.cn 嗎?
站的離這兩撥人遠一點,你也許會發(fā)現(xiàn),微博雖然繼承了 Twitter 的規(guī)則和框架,但是,在細節(jié)甚至基本理念上,還是有些不同。
有評論
互聯(lián)網每年都涌現(xiàn)出大量網站,但是,能有效顛覆舊規(guī)則的?一手數(shù)完。
BBS 算是顛覆了門戶:雖然仍在很多等級之下,但用戶總算有了發(fā)言權。 Blog 則顛覆了 BBS ,可以”我的地盤我做主了”。同樣顛覆和建立新規(guī)則的,還有 Wiki 和 SNS 。
而 Twitter 沒有評論的設計理念可能很簡單:推都是平等的。
沒有哪個推是附屬于另一個的,從此, Blog 中正文評論的等級消失了。 這里,是 Twitter 對 Blog 的一次顛覆。由此可以看出,把 Twitter 解釋為微博( microblog ),檔次實在不高。
而新浪“微博”卻名副其實:他是帶評論的,很像“微型博客”。而且,中文用戶也買賬。他們喜歡評論,權力分配等級啥的中國人從來不敏感。
顯示圖片
Twitter 是四兩撥千斤的藝術。他不動博客 ,不動媒體,不動圖片社區(qū),甚至不動社交網絡。他繞開了幾乎所有現(xiàn)存網絡巨頭的 Stronghold 。
幫助 Twitter 繞開這些的,是短鏈接。網絡上,引用和傳播總是受歡迎的。而 Twitter 的大多數(shù)競爭者則不同:他們更熱衷于富媒體。(就這一點,大把的對手出局了。)
幫助 Twitter 成就今天價值的,也是短鏈接。 140 個字,意味著一個短鏈接和很少的評論。移動互聯(lián)網和社交網絡火爆的今天, Twitter 既移動,又社會,專注于短鏈接,那么,信息的最佳流動渠道就非他莫屬。
渠道的價值巨大,而且維護成本相對較低( Blogger 們則需要不停的生產內容)?;ヂ?lián)網就是個內容怪獸,成為內容的傳播平臺前途無量。
Twitter 上線之初未必想的如此明白了,但是他們慢慢看得很清楚了。所以買了 bitly ,要做地球的脈搏。所以,有資源也不急著搞圖片(優(yōu)先做的是 RT :還是傳播。)
圖片呢?推一個短鏈接最理想了 : 高速路本來就不包括汽車。
新浪微博是支持圖片的,理由似乎要單純的多:博客可以,微型博客為什么不可以?
開放
開放曾經是 Twitter 的殺手锏。第三方的 Tweetie 把 Twitter 的使用體驗推上了全球移動應用的巔峰。
Twitter 一路做大的過程中,很多公司隨他成長(比如 Friendfeed )。他有錢之后也收購了一些(比如 bitly,atebits )。
對于 Twitter ,開放不是一種技術選擇或者姿態(tài),而是一種生存方式:只有擁抱開放,小公司才能集中有限的資源做最重要的事,才能抵御因為眼紅撲上來的互聯(lián)網巨頭。
新浪則本來就有足夠的資源。微博是憑一己之力做到第一的。開放,更多是鞏固地位的意思(用戶數(shù)僅領先騰訊 1000 萬左右,還不足以高枕無憂)。
另外, 3Q 大戰(zhàn)中輿論對騰訊群起而攻之也說明:就算反壟斷法的約束是浮云,把壟斷優(yōu)勢利用的太露骨,口水也會淹死人。所以,新浪的開放,似乎還有些帶小弟做口碑的意思。
最后的話
Startup 更容易做出顛覆性創(chuàng)新。在一個有反壟斷法保護的市場,這些小公司有時間成長和進化,他們之間的競爭也能大浪淘沙。
Twitter 就是在長期競爭中慢慢脫穎而出的。他們的眼光,對新時代的理解,甚至到細小但重要的規(guī)則,都經過了時間考驗。
新浪微博不是個經得起推敲的產品。開發(fā)時間很短,把握好大方向已經不容易,剩下的只能拷貝,組裝和拼湊。所以,對產品追問的深些,就會發(fā)現(xiàn)他既微又薄。
但是,新浪對時機,速度,力度的把握,則是另一種藝術?!靶吕宋⒉痹诿襟w上的曝光頻率,是騰訊 10 倍。這的背后,是決心,優(yōu)秀的推廣團隊和大把鈔票。
戰(zhàn)略玩的好,用戶數(shù)量迅速拉上來,產品就退居次要地位了。即使微博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他的中文關系和內容也仍然是無敵的。其實,以前的新浪博客就是如此。用戶體驗悲劇,但是,牛逼如韓寒,不也要在那里發(fā)文嗎?
問題是,戰(zhàn)略,市場這些很高端,很嚇人的詞兒,和普通中文用戶有什么關系?而 Startup 出局容易,卻降低了產品對時代和用戶的貼合程度。
你我在被彈窗,被綁架之余,也活該被戰(zhàn)略,被粗糙嗎?
文章來源:愛范兒 轉載請注明出處鏈接
喜獲0朵鮮花
慘遭0個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