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個故事雖然有點離譜,但是也反映出了一些鬧洞房時候的尷尬
“通了,但沒人接!”掛上電話,小錢對身邊的人說,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 半小時前司儀宣布婚宴結(jié)束。小沙還一臉喜氣地站在狀元樓酒店的大門邊兒上,用新郎特有的、逆來順受的好脾氣,跟每一位酒足飯飽的“鐵桿兒”們打著招呼:“哥兒幾個吃喝還滿意吧?想鬧的話先上5樓,我們送完客馬上就上去。呵呵……歡迎來鬧,越熱鬧越好啊……請,請,請……” 包括小錢在內(nèi)的眾多賓客,就這么被請上了5樓的新婚包房。 現(xiàn)在,偌大的房間已經(jīng)被三四十人擠得滿滿的。獼猴桃、生雞蛋、香蕉、火腿腸、氣球、 酸奶、吸管、包裝繩甚至膠帶等生活用品也被源源不斷地搬進了房間。這些“道具”有的是從宴席上有意省下來的、有的是跟酒店廚房要的,有的則是專程打車買回來的。仍有不少人進進出出地忙著準備更多的“道具”。 “獼猴桃和火腿腸得綁到一塊兒,呆會兒往腰上系的時候要盡量弄低一點……”人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不時爆發(fā)陣陣笑罵。一切準備妥當,有人還搶占了離床最近的最佳位置。 “好戲就要開演了!”心里這么想著,大家都興高采烈地等著新郎 新娘出現(xiàn)。 半個小時,小沙沒有出現(xiàn)也不接電話。有人犯嘀咕:“這小子不會帶著新娘跑了吧。” 1個小時,小沙還是沒來,手機也關(guān)了。“這小子真的跑了!”話音剛落,賓客們的情緒從等待時的“無聊”變成了被欺騙后的“憤怒”,立刻兵分兩路,一路繼續(xù)在包房留守,一路打車直奔新房“逮人”。 結(jié)果,那晚沒人見到小沙和他的新娘。 但第二天,“鐵桿兒”們大都接到了小沙的電話:“大哥大姐,還有時間出來吃飯啊,我請客,賠禮道歉哎……” “鐵桿兒”們的反應出奇地一致:“你是哪個啊?我認不識你。沒得你這種朋友……”事情在一個星期后有了轉(zhuǎn)機。經(jīng)不住小沙的軟磨硬泡和兩條中華煙的誘惑,“鐵桿兒”們終于帶著“興師問罪”的目的出席了小沙的“謝罪”宴。 “你也是的,大伙兒也就圖個熱鬧,有什么好跑的嘛!”酒過三巡,氣氛漸漸緩和,雙方開始推心置腹。 “害怕啊。特別是老婆,已經(jīng)嚇得幾天沒睡好覺了。你們那些節(jié)目,唉……” 據(jù)悉,“謝罪”宴連擺3天,搭上數(shù)條好煙,花費三四千元后,小沙終于“擺平”了這場新婚之夜的“逃跑”風波。事后,小沙對記者說:“我到底該不該跑,歡迎大家來評評。” 新郎:洞房里頻現(xiàn)另類尷尬 小沙坦言, 離婚期越近,自己和 新娘心里就越害怕。這種害怕不是對婚后新生活的恐懼,而是他們不知道鬧洞房時,那幫朋友究竟會怎么來“整”他們…… 小沙說,自己和新娘在同一個單位工作,平時一起參加過許多同事的婚禮。知道現(xiàn)在“鬧洞房”,新娘點煙、取筷子、吃蘋果等傳統(tǒng)節(jié)目,已經(jīng)因為“難度太小”而基本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讓人難堪的“下流”節(jié)目,比如在新郎褲襠前吊一只剝好一半皮的香蕉,強迫新娘蹲下去吃光,一邊吃一邊還要新郎問新娘好不好吃。或者將新郎、新娘蒙在被窩里,把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脫掉扔出來,直到全部脫光…… 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對“鬧洞房”的恐懼,已經(jīng)成了許多準新人懼怕結(jié)婚的一個重要因素。他們既擔心到時候朋友鬧得太過火自己無法忍耐,又害怕當真翻起臉來大家太尷尬。 “我已經(jīng)好幾天沒能好好睡覺了,到時我該如何闖關(guān)?”準備下周結(jié)婚的小張透露出的擔憂令人同情。 來源:半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