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民間許多地方至今還保留著訂婚時男方送餅的風俗習慣。在福安民間,男女結(jié)婚前,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即先訂婚后結(jié)婚。雙方訂婚時,男方家人要到餅店里訂制訂婚餅。把制成的餅送到女方家,再由女方家人分送給親戚好友們,意在告訴親戚好友們,家里的女兒已訂婚,讓大家一同歡喜。 ![]() 訂婚餅的數(shù)量,按女方親戚好友的多少先討個數(shù)來定做的。據(jù)說多的六擔餅,少的四擔餅不等;一擔面粉制餅200塊,每塊重半斤,還特制四塊大餅頭或二塊大餅頭,每塊重8斤或12斤。一并送至女方娘家。餅頭切出數(shù)小塊,給每位當舅舅的一塊;親戚好友也按親疏來送餅的塊數(shù)。 訂婚送餅的習俗源頭,據(jù)說要追溯到三國時期。曹操揚言要以100萬大軍滅漢,劉備當時兵馬只有30萬,兵力懸殊太大。軍師諸葛亮獻計劉備與孫權(quán)聯(lián)盟抗曹,故借口欲娶孫權(quán)妹作夫人。下聘禮時,做了許多餅,浩浩蕩蕩送到中原。孫母從后廳門窺視大廳上的劉備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心中竊喜,也只好認了。于是把餅分給孫權(quán)的部將們,部將們很驚訝,但還是吃了劉備的餅,于是就有了訂婚送餅的做法。后來民間仿效,成了一種至今還在許多地方留傳著的風俗習慣。 在福安,橙色圓形餅面印著龍鳳呈祥的圖案,餅內(nèi)有已熟的白糖、芝麻、花生仁、豬肥肉、冬瓜糖;少許的蔥與面粉加豬油攪成的餡泥,包入餅坯內(nèi)。制成的訂婚餅裝進長形的木盒或圓形的紅竹盒中,大餅頭壓在小餅上面,放上一條紅紙,擇個吉日送到女方家里。女人、老人、小孩甚是喜歡。 來源:半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