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十月圍城》中有一段話我仍記得:“今天,如果再道何為革命,我會說: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jīng)文明之痛苦,就叫做革命。”
今年我第一次三下鄉(xiāng),仗著自己手上有部數(shù)碼相機,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新聞組,誰知道原來是踏上了一條不歸路。正如《十月圍城》中所言,我會說,欲求新聞之質(zhì)量,不得不經(jīng)寫稿之痛苦,這就叫做“新聞人”。
下鄉(xiāng)之前我就聽別人說,新聞組是非常辛苦、非常累的。當別人忙完回來吃完飯可以休息的時候,新聞組的人還不能休息,他們要為一天的活動寫稿投稿。另外,新聞組還要面臨著新聞稿件能否被采用,整個隊伍能否獲得“ 曝光”的壓力,可以說整支隊伍的成敗都掌握在新聞組手上,非常不容易。正所謂:投稿難,難于上青天。 七堇年曾說過:“我們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理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那一年的七月,我們帶著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整理行裝,踏上了征程,來到了我們此行的目的地—茂名電白縣雞打小學(xué),開始過上了我們此生最樸素的生活。
在外三下鄉(xiāng),心情每天都不一樣,小感動總是伴隨著我們,當然小插曲也常有。不知道是不是作為新聞人,總是非常敏感,就喜歡挖掘事物,喜歡抓著小事物,拿著相機拍個不停。還沒有加入新聞組的時候,覺得做新聞人特牛。“記者”兩個字就是一張通行證,一張可以滿世界到處跑,想采訪誰就采訪誰的通行證。但等我真正成為一份子時,發(fā)現(xiàn)真是驗證了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
我們新聞組一共6個人,還未下鄉(xiāng)前,組長就給我們分配好了任務(wù),不過其中三個人還是支教組的,他們?nèi)蝿?wù)也很重,單是每天對著那幫混世魔王他們都夠頭疼的,而且每天還要備課,想一些有趣的課題讓學(xué)生們感興趣。所以呢,實際上新聞組就只有3人長期留守大本營了。而我們這“鐵三角”中,只有我一個女孩,其余兩個都是男的。由于各種原因,我們班一共就只有6個男生跟隨大隊來到這邊的下鄉(xiāng)基地,可見男生是多么地稀罕了。下鄉(xiāng)期間,男生們既要擔任老師、苦力、保鏢、守夜人,還要做“廚娘”,可見男生們的壓力有多么地重。所以,自然而然新聞組的壓力就落到了我的肩上。
依稀記得第一天來到下鄉(xiāng)基地,把電腦插座剛一插上,電路立刻燒壞了。這還沒完,遍尋整個小學(xué),就只有一臺電腦可以上網(wǎng),很不幸的是,電腦很快也罷工了。當時真的是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啊。為了趕這些新聞稿,我到下鄉(xiāng)基地來的第一頓晚飯沒吃上,第一個晚上沒有睡覺…….. 當時我的腦海里就只有寫稿、投稿、復(fù)制、黏貼、添加附件、發(fā)送…… 任何活動現(xiàn)場都有新聞組的影子,因為我們要親自到現(xiàn)場拍照,醞釀怎樣寫稿,然后活動差不多結(jié)束,我們就要開始寫稿了。我們隨手帶著筆和紙在現(xiàn)場記錄,隨身帶著筆記本電腦,隨時寫新聞。每次拍完照,我們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投稿,而不是像其他人,回去只管吃飯睡覺休息就行了。在三下鄉(xiāng)的那十天里,我?guī)缀醵紱]有睡過午覺,晚上都是十二點多才回來洗澡睡覺的。每天晚上都是一趴下就睡著,第二天睡眼惺忪地爬起來,又開始忙第二天的新聞。
每天我們都要提著電腦在宿舍和辦公室的路上來回奔波,要拿著相機拍下三下鄉(xiāng)期間有趣的瞬間,要坐在電腦前敲打出每一個值得記錄的畫面。我們工作看起來單調(diào),與小朋友的接觸也不多,但我們還是以自己是新聞組的成員而自豪。每天讓我們最高興的事,是在投稿的網(wǎng)站上,看到我們的新聞報道被采用了。至今仍在懷念三下鄉(xiāng)大家一起在雞打小學(xué)的日子,懷念新聞組齊心協(xié)力一起寫稿發(fā)稿的日子。 記憶的風(fēng)吹亂了飄零的碎片,往日的一幕幕像幻燈片一樣在腦海里回放。在金色的7月,奔跑的是誰的身影?驀然回首,一切早已消逝在那時的時光里。
帖子
積分
粉絲
導(dǎo)讀:《十月圍城》中有一段話我仍記得:“今天,如果再道何為革命,我會說: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jīng)文明之痛苦,就叫做革命。”
今年我第一次三下鄉(xiāng),仗著自己手上有部數(shù)碼相機,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新聞組,誰知道原來是踏上了一條不歸路。正如《十月圍城》中所言,我會說,欲求新聞之質(zhì)量,不得不經(jīng)寫稿之痛苦,這就叫做“新聞人”。
下鄉(xiāng)之前我就聽別人說,新聞組是非常辛苦、非常累的。當別人忙完回來吃完飯可以休息的時候,新聞組的人還不能休息,他們要為一天的活動寫稿投稿。另外,新聞組還要面臨著新聞稿件能否被采用,整個隊伍能否獲得“ 曝光”的壓力,可以說整支隊伍的成敗都掌握在新聞組手上,非常不容易。正所謂:投稿難,難于上青天。
七堇年曾說過:“我們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理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那一年的七月,我們帶著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整理行裝,踏上了征程,來到了我們此行的目的地—茂名電白縣雞打小學(xué),開始過上了我們此生最樸素的生活。
在外三下鄉(xiāng),心情每天都不一樣,小感動總是伴隨著我們,當然小插曲也常有。不知道是不是作為新聞人,總是非常敏感,就喜歡挖掘事物,喜歡抓著小事物,拿著相機拍個不停。還沒有加入新聞組的時候,覺得做新聞人特牛。“記者”兩個字就是一張通行證,一張可以滿世界到處跑,想采訪誰就采訪誰的通行證。但等我真正成為一份子時,發(fā)現(xiàn)真是驗證了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
我們新聞組一共6個人,還未下鄉(xiāng)前,組長就給我們分配好了任務(wù),不過其中三個人還是支教組的,他們?nèi)蝿?wù)也很重,單是每天對著那幫混世魔王他們都夠頭疼的,而且每天還要備課,想一些有趣的課題讓學(xué)生們感興趣。所以呢,實際上新聞組就只有3人長期留守大本營了。而我們這“鐵三角”中,只有我一個女孩,其余兩個都是男的。由于各種原因,我們班一共就只有6個男生跟隨大隊來到這邊的下鄉(xiāng)基地,可見男生是多么地稀罕了。下鄉(xiāng)期間,男生們既要擔任老師、苦力、保鏢、守夜人,還要做“廚娘”,可見男生們的壓力有多么地重。所以,自然而然新聞組的壓力就落到了我的肩上。
依稀記得第一天來到下鄉(xiāng)基地,把電腦插座剛一插上,電路立刻燒壞了。這還沒完,遍尋整個小學(xué),就只有一臺電腦可以上網(wǎng),很不幸的是,電腦很快也罷工了。當時真的是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啊。為了趕這些新聞稿,我到下鄉(xiāng)基地來的第一頓晚飯沒吃上,第一個晚上沒有睡覺…….. 當時我的腦海里就只有寫稿、投稿、復(fù)制、黏貼、添加附件、發(fā)送……
任何活動現(xiàn)場都有新聞組的影子,因為我們要親自到現(xiàn)場拍照,醞釀怎樣寫稿,然后活動差不多結(jié)束,我們就要開始寫稿了。我們隨手帶著筆和紙在現(xiàn)場記錄,隨身帶著筆記本電腦,隨時寫新聞。每次拍完照,我們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投稿,而不是像其他人,回去只管吃飯睡覺休息就行了。在三下鄉(xiāng)的那十天里,我?guī)缀醵紱]有睡過午覺,晚上都是十二點多才回來洗澡睡覺的。每天晚上都是一趴下就睡著,第二天睡眼惺忪地爬起來,又開始忙第二天的新聞。
每天我們都要提著電腦在宿舍和辦公室的路上來回奔波,要拿著相機拍下三下鄉(xiāng)期間有趣的瞬間,要坐在電腦前敲打出每一個值得記錄的畫面。我們工作看起來單調(diào),與小朋友的接觸也不多,但我們還是以自己是新聞組的成員而自豪。每天讓我們最高興的事,是在投稿的網(wǎng)站上,看到我們的新聞報道被采用了。至今仍在懷念三下鄉(xiāng)大家一起在雞打小學(xué)的日子,懷念新聞組齊心協(xié)力一起寫稿發(fā)稿的日子。
記憶的風(fēng)吹亂了飄零的碎片,往日的一幕幕像幻燈片一樣在腦海里回放。在金色的7月,奔跑的是誰的身影?驀然回首,一切早已消逝在那時的時光里。
喜獲0朵鮮花
慘遭0個雞蛋
帖子
積分
粉絲
帖子
積分
粉絲
每一步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