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只有用心去營造。你有沒有向自己描述過事物整體的圖景?你是否做到了、或者能否做到閉上眼睛,就能看見軌道,看到火車在軌道上飛馳,聽到汽笛嗚嗚的轟鳴聲?如果你做到這一切,你就能非常有把握地做每一件事,那么,成功將為你的奮斗加冕。 地球的律動是有周期性規(guī)律的。但凡有生命的物質,都有誕生、成長、結果和衰亡的周期。這些周期由“七律”(Septimal Law)所統(tǒng)治。 “七律”管理著每周的七日,管理著月相以及聲音、光、熱、磁場、原子結構等的和諧。它管理著個體生命和國家的興亡,也統(tǒng)治著商業(yè)世界的種種活動。 生命在于成長,成長在于改變,每一個七年的循環(huán),對我們而言意味著一個新的階段。人生的第一個七年是幼年期,接下來是第二個七年是青春期,第四個七年中將達到生命完全的成熟。第五個七年是建設期,在這個階段中,人們開始獲取財富、成就、住宅和家庭。從 35到 42歲的一個七年是反應和行動的階段,這個階段后是一個重組、調整和恢復的階段,然后,從 50歲起,就開始了人生下一個七七循環(huán)。 有很多人認為整個世界即將邁出第六個周期,進入第七個階段,一個調整、重構與和諧的階段,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千禧年”。 凡是熟悉這個循環(huán)圈的人,不會因為遇事不順而沮喪,而是學會應用課程中闡述的原理,充分認知在一切法則之上有一個最高的法則,并通過對于精神法則的理解和自覺的應用,把每一個表面上的困難轉化為祝福。 財富是勞動的產物。資產是果,不是因;是仆人,不是主人;是手段,不是目的。 對于財富,最普遍的定義是這樣的:財富包括一切具有交換價值、對人有用、令人愉悅的物品。財富的支配屬性,正在于它的交換價值。 財富給它的擁有者帶來的,不過是小小的快樂,它的真正價值體現(xiàn)在它的交換價值中,而不是在它的實用性上。 財富的交換價值在于它是一種媒介,它使我們能夠在實現(xiàn)理想的過程中獲得有真正價值的東西。 永遠不要把財富看作一個終點,而應該把它看成是一條達到終點的途徑。決定一個人真正成功的,是要有比積聚財富更為高遠的理想。凡是渴望成功的人,都應該樹立一個讓自己為之奮斗的理想。 當心中有了這樣一個理想,你就能找到實現(xiàn)理想的途徑和方法,但一定不能錯把方法當成目的,錯把途徑當作終點。一定要有一個具體的、固定的目標,也就是理想。 普仁提斯.馬福爾德(Prentice Mulford)曾說:“成功的人也是那些有著最高的精神領悟的人,一切巨大的財富都來源于這種超然而又真實的精神能量?!钡懿恍?,有很多人不認識這種能量。他們可能不記得了──安德魯.卡耐基全家剛剛來到美國時,他的母親不得不去幫人做事來養(yǎng)活一家人;哈里曼的父親是一個窮職員,年薪只有 200美元;托馬斯。利普頓勛爵從 25美分起家。這些人沒有什么財富權勢可以指望,但這并沒有成為阻擋他們成功的障礙。 創(chuàng)造力完全來自于心靈的能量。它有三個步驟:理想化、視覺化、具體化。每個大企業(yè)的首腦全都是依靠這種能量。在《人人》雜志的一篇文章中,石油大亨、億萬富翁亨利.M.弗萊格勒道出了他自己成功的秘訣,那就是全面地看問題。以下這段與記者的對話表明了他是如何運用精神能量的──理想化、視覺化、集中意念: “你有沒有向自己描述過事物整體的圖景?我是說,你是否做到了、或者能否做到閉上眼睛,就看見軌道,看到火車在軌道上飛馳,聽到汽笛嗚嗚的轟鳴聲?你是否做到這些了呢?”“是的?!薄坝卸嗝辞逦??”“非常清晰?!? 這里我們看到了法則。我們看到了“循環(huán)因果之理。”我們知道思想必然領先于行動并且決定著行動。如果我們有足夠的智慧,我們就能認識到這樣一個重要的事實:任何境遇自有其成因,任何經歷都不過是一種結果。因果循環(huán)和諧有序。 成功的商人常常也是理想主義者,他們不斷地朝著越來越高的標準邁進。生活,正是一點一滴的思想在我們每日的心境中不斷地結晶。 思想是一種可塑的原材料,我們可以用它構筑生命成長概念的圖景。使用,決定著它的存在。不管你想要做成什么事情,對這件事情的認識和恰當運用都是必要條件。 來得太早的財富,不過是災難和羞辱的開始。因為,如果我們不配得到,或者這些財富不是我們努力所得,那我們也無法永久占有這些財富。 我們在外在世界中的種種際遇,都可以在我們的內在世界找到對應的情狀。這一點是由引力法則決定的。那么,我們該怎樣決定應該讓哪些事物進入我們的內在世界呢? 無論是通過感官還是通過客觀意識,進入我們心靈的一切,都會在我們的心靈中打下印記,形成精神圖景,而精神圖景正是創(chuàng)造性能量的生產模式。這些經歷大部分是外在環(huán)境、際遇、過往的思慮、甚至是其他負面思想的結果,因此在進入我們的心靈之前必須經過仔細的分析驗證。另外,我們也可以自主地創(chuàng)造精神圖景,通過我們內在的思維過程,而無須顧慮其他,諸如外部環(huán)境、種種際遇等等。通過運用這種力量,我們必將掌握自己的命運、身體、精神和心靈。 通過運用這種力量,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命運緊緊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并且有意識地為自己創(chuàng)造出我們渴望得到的閱歷,因為,如果我們有意識地實現(xiàn)某種境遇,這種境遇最終會在我們生活中發(fā)生。因此很顯然,歸根到底,思想是生命的原動力。 所以,把握思想就是把握環(huán)境、際遇,就是創(chuàng)造條件、掌握命運。 我們如何能夠控制思想呢?過程是什么呢?思維就是創(chuàng)造思想,但是思想的結果取決于它的形態(tài)、性質和生命力。 思想的形態(tài)取決于產生這種思想的精神圖景;精神圖景取決于心靈印記的深度、觀念的決定性優(yōu)勢、視覺化的清晰度以及這幅圖景的膽識與魄力。 思想的性質取決于它的組成部分,也就是心靈的成份。如果心靈的成份是勇氣、膽識、力量、意志,那么它所紡織的思想也是如此。 最后,思想的生命力取決于思想孕育時刻的感受。如果思想是建設性的,就必將充滿活力、充滿生命,它能夠生長、發(fā)展、壯大,它具有創(chuàng)造性;它會為自己的全部成長汲取所需的一切。 如果思想是破壞性,那么它自身之內就含有使自己分化瓦解的毒菌。這個思想將會消亡,但在這消亡的過程中,它會給我們帶來疾病、患難以及其他形式的不和諧。 這就是我們所稱之為“惡”的東西,當我們自己招致這種“惡”的時候,有些人傾向于把這一切的困厄都歸因于超自然的神靈,但這所謂的超自然的神靈不過是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心智”而已。 它既不好,也不壞,它只是存在而已。 我們把它分化為形態(tài)的能力,就是我們彰顯“善”和“惡”的能力。 因此,“善”和“惡”都不是實體,它們不過是用來描述我們行動結果的詞語而已,而我們的行動又受到我們思想性質的決定。 如果我們的思想是建設性的、和諧的,我們就彰顯“善”;反之,如果我們的思想是破壞性的、不和諧的,我們就彰顯“惡”。 如果我們想要顯現(xiàn)一個完全不同的環(huán)境,這個過程只不過就是:在心中抱持一個理想,直到你心中的幻影變得清晰起來。不要去想人、地、事,這些東西都不是絕對的。你渴望的境遇本身蘊含著一切所需,合適的人和合適的事,自會在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地點出現(xiàn)。 在時候我們可能說不清視覺化的力量是如何控制我們的環(huán)境、命運、性格、能力和成就的,但這絕對是科學的事實。 你很快就能看到,我們的思想決定著我們的心靈狀態(tài),而反過來我們的精神狀態(tài)又決定著我們的能力和心智能量。接下來你會懂得,隨著我們能力的提高,自然會帶給我們各種成就和收獲,也使我們能更好地控制我們的環(huán)境。 因此可以看出,自然法則的運行是完美、和諧的,一切看起來“不過是發(fā)生了”而已。如果你需要證據(jù),那么就回想一下你自己生命中的種種奮斗努力吧,當你的行動朝著一個高尚的方向努力的時候是怎樣,當你懷著自私自利的動機之時又如何?你還需要更多的證據(jù)嗎? 如果你希望實現(xiàn)你的夢想,那么,在你的心靈中繪制一副成功的畫面吧,有意識地視覺化你的愿望;這樣,你將推動著成功的步伐,你將通過科學的手段實現(xiàn)它。 我們只能看到客觀世界中的存在,卻不能看到精神世界中已然存在的視覺化的圖景,而這圖景卻正是一個重要的標志,預示著將要在我們的客觀世界中出現(xiàn)的事物──如果我們忠實于我們的理想圖景的話。原因非常簡單,視覺化的圖景是一種想像的形式。這種思維的過程形成了心靈中的印記,這些印記又形成了觀念和理想,這些觀念和理想形成了計劃──偉大的建筑師正是通過這些計劃筑造我們的未來。 心理學家已經得出結論:只有一種官能,就是感受的官能,其他官能都是感受的變體。確定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為什么感受是一切能量的源泉,為什么情感可以輕易戰(zhàn)勝理智,為什么我們的思想中不能沒有感受的存在──如果我們希望得到什么結果的話。思想和感受是密不可分的整體。 當然,視覺化必須受到意愿的引導。我們所能夠在心靈中視覺化的也正是我們想要得到的。我們絕對不能任由想像力毫無節(jié)制地放縱。想像力是一個好的仆人,但卻是一個糟糕的主人,除非受到很好的控制,否則它就會使我們陷入五花八門的空想和各種不切實際的結論中。如果不加以分析檢驗,我們的心靈就很容易接受各種似是而非的主意,結果就是導致精神的混亂。 因此,我們必須構筑并且只能構筑一種科學性的正確的精神圖景。任何的理念都要經過透徹的分析,把一切并非科學準確的東西一概加以摒棄。如果你這樣去做,你就不會浪費精力在一些無謂的事情上,而是非常有把握地做每一件事,成功將為你的奮斗加冕。這就是商人所說的“遠見卓識”,這與洞察力基本相似,是一切事業(yè)獲取成功的奧秘之一。 你這周的作業(yè)是,讓自己認識到這樣一個重要的問題:和諧和幸福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并不取決于物質的占有。一切只有用心去營造,收獲的結果取決于良好的心態(tài)。因此,如果我們想要獲得物質上的所有,我們首先應該關注,如何保持能夠給我們帶來理想結果的良好心態(tài)。要想擁有這種心態(tài),需要我們認知精神本質,并領悟到我們與宇宙精神的合一。這種領悟能夠為我們帶來可以使我們獲得滿足的一切。這是一種科學的、正確的思維方式。當我們成功地達到了這種精神狀態(tài),那么一切愿望的實現(xiàn)就如已經發(fā)生的事實一般,相對容易得多了。當我們做到這些,就會發(fā)現(xiàn)“真理”使我們得以“自由”,使我們免于一切匱乏和局限的纏累。 一個人可以構想一顆星,放飛它,讓它在軌道上運行。然而在上帝面前,他遠遠不如那個放飛一個金色的思想之星、并讓它在歷史軌道中運行的人更偉大。 ——H.W.比徹
帖子
積分
粉絲
一切只有用心去營造。你有沒有向自己描述過事物整體的圖景?你是否做到了、或者能否做到閉上眼睛,就能看見軌道,看到火車在軌道上飛馳,聽到汽笛嗚嗚的轟鳴聲?如果你做到這一切,你就能非常有把握地做每一件事,那么,成功將為你的奮斗加冕。
地球的律動是有周期性規(guī)律的。但凡有生命的物質,都有誕生、成長、結果和衰亡的周期。這些周期由“七律”(Septimal Law)所統(tǒng)治。
“七律”管理著每周的七日,管理著月相以及聲音、光、熱、磁場、原子結構等的和諧。它管理著個體生命和國家的興亡,也統(tǒng)治著商業(yè)世界的種種活動。
生命在于成長,成長在于改變,每一個七年的循環(huán),對我們而言意味著一個新的階段。人生的第一個七年是幼年期,接下來是第二個七年是青春期,第四個七年中將達到生命完全的成熟。第五個七年是建設期,在這個階段中,人們開始獲取財富、成就、住宅和家庭。從 35到 42歲的一個七年是反應和行動的階段,這個階段后是一個重組、調整和恢復的階段,然后,從 50歲起,就開始了人生下一個七七循環(huán)。
有很多人認為整個世界即將邁出第六個周期,進入第七個階段,一個調整、重構與和諧的階段,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千禧年”。
凡是熟悉這個循環(huán)圈的人,不會因為遇事不順而沮喪,而是學會應用課程中闡述的原理,充分認知在一切法則之上有一個最高的法則,并通過對于精神法則的理解和自覺的應用,把每一個表面上的困難轉化為祝福。
財富是勞動的產物。資產是果,不是因;是仆人,不是主人;是手段,不是目的。
對于財富,最普遍的定義是這樣的:財富包括一切具有交換價值、對人有用、令人愉悅的物品。財富的支配屬性,正在于它的交換價值。
財富給它的擁有者帶來的,不過是小小的快樂,它的真正價值體現(xiàn)在它的交換價值中,而不是在它的實用性上。
財富的交換價值在于它是一種媒介,它使我們能夠在實現(xiàn)理想的過程中獲得有真正價值的東西。
永遠不要把財富看作一個終點,而應該把它看成是一條達到終點的途徑。決定一個人真正成功的,是要有比積聚財富更為高遠的理想。凡是渴望成功的人,都應該樹立一個讓自己為之奮斗的理想。
當心中有了這樣一個理想,你就能找到實現(xiàn)理想的途徑和方法,但一定不能錯把方法當成目的,錯把途徑當作終點。一定要有一個具體的、固定的目標,也就是理想。
普仁提斯.馬福爾德(Prentice Mulford)曾說:“成功的人也是那些有著最高的精神領悟的人,一切巨大的財富都來源于這種超然而又真實的精神能量?!钡懿恍?,有很多人不認識這種能量。他們可能不記得了──安德魯.卡耐基全家剛剛來到美國時,他的母親不得不去幫人做事來養(yǎng)活一家人;哈里曼的父親是一個窮職員,年薪只有 200美元;托馬斯。利普頓勛爵從 25美分起家。這些人沒有什么財富權勢可以指望,但這并沒有成為阻擋他們成功的障礙。
創(chuàng)造力完全來自于心靈的能量。它有三個步驟:理想化、視覺化、具體化。每個大企業(yè)的首腦全都是依靠這種能量。在《人人》雜志的一篇文章中,石油大亨、億萬富翁亨利.M.弗萊格勒道出了他自己成功的秘訣,那就是全面地看問題。以下這段與記者的對話表明了他是如何運用精神能量的──理想化、視覺化、集中意念:
“你有沒有向自己描述過事物整體的圖景?我是說,你是否做到了、或者能否做到閉上眼睛,就看見軌道,看到火車在軌道上飛馳,聽到汽笛嗚嗚的轟鳴聲?你是否做到這些了呢?”“是的?!薄坝卸嗝辞逦??”“非常清晰?!?
這里我們看到了法則。我們看到了“循環(huán)因果之理。”我們知道思想必然領先于行動并且決定著行動。如果我們有足夠的智慧,我們就能認識到這樣一個重要的事實:任何境遇自有其成因,任何經歷都不過是一種結果。因果循環(huán)和諧有序。
成功的商人常常也是理想主義者,他們不斷地朝著越來越高的標準邁進。生活,正是一點一滴的思想在我們每日的心境中不斷地結晶。
思想是一種可塑的原材料,我們可以用它構筑生命成長概念的圖景。使用,決定著它的存在。不管你想要做成什么事情,對這件事情的認識和恰當運用都是必要條件。
來得太早的財富,不過是災難和羞辱的開始。因為,如果我們不配得到,或者這些財富不是我們努力所得,那我們也無法永久占有這些財富。
我們在外在世界中的種種際遇,都可以在我們的內在世界找到對應的情狀。這一點是由引力法則決定的。那么,我們該怎樣決定應該讓哪些事物進入我們的內在世界呢?
無論是通過感官還是通過客觀意識,進入我們心靈的一切,都會在我們的心靈中打下印記,形成精神圖景,而精神圖景正是創(chuàng)造性能量的生產模式。這些經歷大部分是外在環(huán)境、際遇、過往的思慮、甚至是其他負面思想的結果,因此在進入我們的心靈之前必須經過仔細的分析驗證。另外,我們也可以自主地創(chuàng)造精神圖景,通過我們內在的思維過程,而無須顧慮其他,諸如外部環(huán)境、種種際遇等等。通過運用這種力量,我們必將掌握自己的命運、身體、精神和心靈。
通過運用這種力量,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命運緊緊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并且有意識地為自己創(chuàng)造出我們渴望得到的閱歷,因為,如果我們有意識地實現(xiàn)某種境遇,這種境遇最終會在我們生活中發(fā)生。因此很顯然,歸根到底,思想是生命的原動力。
所以,把握思想就是把握環(huán)境、際遇,就是創(chuàng)造條件、掌握命運。
我們如何能夠控制思想呢?過程是什么呢?思維就是創(chuàng)造思想,但是思想的結果取決于它的形態(tài)、性質和生命力。
思想的形態(tài)取決于產生這種思想的精神圖景;精神圖景取決于心靈印記的深度、觀念的決定性優(yōu)勢、視覺化的清晰度以及這幅圖景的膽識與魄力。
思想的性質取決于它的組成部分,也就是心靈的成份。如果心靈的成份是勇氣、膽識、力量、意志,那么它所紡織的思想也是如此。
最后,思想的生命力取決于思想孕育時刻的感受。如果思想是建設性的,就必將充滿活力、充滿生命,它能夠生長、發(fā)展、壯大,它具有創(chuàng)造性;它會為自己的全部成長汲取所需的一切。
如果思想是破壞性,那么它自身之內就含有使自己分化瓦解的毒菌。這個思想將會消亡,但在這消亡的過程中,它會給我們帶來疾病、患難以及其他形式的不和諧。
這就是我們所稱之為“惡”的東西,當我們自己招致這種“惡”的時候,有些人傾向于把這一切的困厄都歸因于超自然的神靈,但這所謂的超自然的神靈不過是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心智”而已。
它既不好,也不壞,它只是存在而已。
我們把它分化為形態(tài)的能力,就是我們彰顯“善”和“惡”的能力。
因此,“善”和“惡”都不是實體,它們不過是用來描述我們行動結果的詞語而已,而我們的行動又受到我們思想性質的決定。
如果我們的思想是建設性的、和諧的,我們就彰顯“善”;反之,如果我們的思想是破壞性的、不和諧的,我們就彰顯“惡”。
如果我們想要顯現(xiàn)一個完全不同的環(huán)境,這個過程只不過就是:在心中抱持一個理想,直到你心中的幻影變得清晰起來。不要去想人、地、事,這些東西都不是絕對的。你渴望的境遇本身蘊含著一切所需,合適的人和合適的事,自會在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地點出現(xiàn)。
在時候我們可能說不清視覺化的力量是如何控制我們的環(huán)境、命運、性格、能力和成就的,但這絕對是科學的事實。
你很快就能看到,我們的思想決定著我們的心靈狀態(tài),而反過來我們的精神狀態(tài)又決定著我們的能力和心智能量。接下來你會懂得,隨著我們能力的提高,自然會帶給我們各種成就和收獲,也使我們能更好地控制我們的環(huán)境。
因此可以看出,自然法則的運行是完美、和諧的,一切看起來“不過是發(fā)生了”而已。如果你需要證據(jù),那么就回想一下你自己生命中的種種奮斗努力吧,當你的行動朝著一個高尚的方向努力的時候是怎樣,當你懷著自私自利的動機之時又如何?你還需要更多的證據(jù)嗎?
如果你希望實現(xiàn)你的夢想,那么,在你的心靈中繪制一副成功的畫面吧,有意識地視覺化你的愿望;這樣,你將推動著成功的步伐,你將通過科學的手段實現(xiàn)它。
我們只能看到客觀世界中的存在,卻不能看到精神世界中已然存在的視覺化的圖景,而這圖景卻正是一個重要的標志,預示著將要在我們的客觀世界中出現(xiàn)的事物──如果我們忠實于我們的理想圖景的話。原因非常簡單,視覺化的圖景是一種想像的形式。這種思維的過程形成了心靈中的印記,這些印記又形成了觀念和理想,這些觀念和理想形成了計劃──偉大的建筑師正是通過這些計劃筑造我們的未來。
心理學家已經得出結論:只有一種官能,就是感受的官能,其他官能都是感受的變體。確定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為什么感受是一切能量的源泉,為什么情感可以輕易戰(zhàn)勝理智,為什么我們的思想中不能沒有感受的存在──如果我們希望得到什么結果的話。思想和感受是密不可分的整體。
當然,視覺化必須受到意愿的引導。我們所能夠在心靈中視覺化的也正是我們想要得到的。我們絕對不能任由想像力毫無節(jié)制地放縱。想像力是一個好的仆人,但卻是一個糟糕的主人,除非受到很好的控制,否則它就會使我們陷入五花八門的空想和各種不切實際的結論中。如果不加以分析檢驗,我們的心靈就很容易接受各種似是而非的主意,結果就是導致精神的混亂。
因此,我們必須構筑并且只能構筑一種科學性的正確的精神圖景。任何的理念都要經過透徹的分析,把一切并非科學準確的東西一概加以摒棄。如果你這樣去做,你就不會浪費精力在一些無謂的事情上,而是非常有把握地做每一件事,成功將為你的奮斗加冕。這就是商人所說的“遠見卓識”,這與洞察力基本相似,是一切事業(yè)獲取成功的奧秘之一。
你這周的作業(yè)是,讓自己認識到這樣一個重要的問題:和諧和幸福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并不取決于物質的占有。一切只有用心去營造,收獲的結果取決于良好的心態(tài)。因此,如果我們想要獲得物質上的所有,我們首先應該關注,如何保持能夠給我們帶來理想結果的良好心態(tài)。要想擁有這種心態(tài),需要我們認知精神本質,并領悟到我們與宇宙精神的合一。這種領悟能夠為我們帶來可以使我們獲得滿足的一切。這是一種科學的、正確的思維方式。當我們成功地達到了這種精神狀態(tài),那么一切愿望的實現(xiàn)就如已經發(fā)生的事實一般,相對容易得多了。當我們做到這些,就會發(fā)現(xiàn)“真理”使我們得以“自由”,使我們免于一切匱乏和局限的纏累。
一個人可以構想一顆星,放飛它,讓它在軌道上運行。然而在上帝面前,他遠遠不如那個放飛一個金色的思想之星、并讓它在歷史軌道中運行的人更偉大。
——H.W.比徹
喜獲0朵鮮花
慘遭0個雞蛋
喜悅~富裕~圓滿~靈性的自我~~~真~善~愛~美麗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