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云浩 -- 騰訊博客
不可否認,我們看到了《好聲音》開播以來最好的演出,演出的方式是以互為對手的兩個選手構成的,我們驚嘆于這么短時間內(nèi)哈林強大的構造演出的能力。
哈林是四大導師中的“搖滾范兒“代表,所以這是一場”搖滾范兒“的演出。
搖滾是每個時代的一根針,扎在時代最腐爛的那根脈上,促使其更爛,并以此期待新生。
搖滾的第一個精神特色是叛逆,實際上是具備人類青春期特征的音樂,它代表了具有戰(zhàn)斗性的青春。搖滾從文化精神上叛逆并對抗一切強權,一切壓迫,在聲樂條件上,顛覆那些成規(guī)的美聲法則,所以在搖滾旗號的掩蓋下, 美聲的原則消散了,走音并不是硬傷,虛偽才是。
既反抗所謂的正派,也反對奸詐世俗,尤其虛偽俗氣是搖滾最大的敵人,甚至可以為搖滾樂手統(tǒng)一書寫墓志銘:可死,但不可俗。
就搖滾精神、歌詞語言力度、曲式結構程度、影響人精神世界的深度而言,崔健是華人世界一代文化精英的精神教父,這里面的關鍵詞是文化精英,崔健直線的影響了后來影響中國的一批人(至少是一批北方人),比如劉索拉,比如姜文……并且在音樂上構成了我所謂的“崔健曲式”,在權振東的歌唱《人質(zhì)》中,“那就乖乖守護著你”的“守護著你”就是我所說的崔健曲式。篇幅限制我就不贅言了。
原本崔健、王朔是那個時期的文化特色,可惜王朔,唉……剩下一聲嘆息了,只有崔健開啟并承擔了整個時代的文化征途。
第二代搖滾人就呈現(xiàn)出當代文化的變異,在現(xiàn)實中唱歌五音不全的左小祖咒,恰好先天的符合了搖滾某些故意走音的特征,或者說這是一個天生具備走音特點的搖滾歌手。左小是當代的崔健,從質(zhì)地上顯示了文化的整體退化……但他倆的歌曲(尤其是歌詞)都有著直穿你的心底,引起你心靈的動蕩,催動你的淚水的能量。不同的是,聽完崔健就去鬧革命,聽完左小,就去反革命……
在臺灣,羅大佑、還應該加上一個庾澄慶成為了搖滾的代言,港臺的搖滾多少有點像是前天我的幾個畫畫的小兄弟請我吃的港式火鍋,他和傳統(tǒng)火鍋的不同就是,他能把每一個火鍋的味道上的特色模式化,規(guī)格化,同時也就是極度商品化,只留下一個標簽,但是一切特色都能轉化成盈利上的模式,這是港臺文化和大陸對接時候的鮮明特色。但就對搖滾文化的接觸程度,我相信臺灣是要早于這邊的。
搖滾集合了所有人性中的暴烈情緒并將其擴大,撕扯、糾纏、痛苦、掙扎……以此它呈現(xiàn)的歌唱特點是吶喊,咆哮,撕裂……因為歌曲的曲式特點,表達情緒的深度,配器的架構,主音歌手的聲音特征,分為重金屬搖滾,民謠搖滾,爵士搖滾,死亡搖滾……就這一場有搖滾范兒的“搖滾”演出,我愿意引入另一個聽覺邏輯來做個判斷。
能代言一個時代整體文化特征的崔健的搖滾可以稱作“精神搖滾”,這一場演出離這個境界確實太遠了,羅大佑是“敘事?lián)u滾”,其中蘊含的歲月滄桑不可能實現(xiàn)在這些選秀的孩子們身上,所以也難尋蹤跡。庾澄慶是有著搖滾標識的青春涌動的“情感搖滾”,這就是整場的音樂特征,這一場的整體格調(diào)是非?!肮帧钡?。
在選秀時候,哈林頻頻表演面孔夸張的糾結,糾半天還是楊坤挺身而出,這種港臺式“人造自然”讓我很不以為然,可是這場演出,他的能力讓我眼前一亮,這不僅僅是比賽,而是競爭雙方能量被調(diào)集到極限所產(chǎn)生的“對撞”。
如果說這個節(jié)目會在選秀中傷人,那么被傷的首先是他們的導師,庾澄慶始終的紅眼圈說明了他受的折磨。
上一場劉歡選秀,很多選手一上來,氣息浮在上面,而這一場每次選手庾澄慶上來就給他們一個下沉的手勢,所以每個開頭歌手的氣息都很穩(wěn)。
陳俊彤出現(xiàn)了整段的跑調(diào),我站在高崗……從“站”字開始,低了整一個八度還多,多出來的是降八度以后的跑調(diào),如果這么降八度是為了符合他嗓音的改編,也就是為了他的不夠高已經(jīng)對于原作做了跑調(diào)改編,在跑調(diào)基礎上的再次跑調(diào),直到最后兩個字的深度跑調(diào),難怪最后這哥們展示了跑馬的英姿,豪爽的哥們,你跑太遠了……
哈林這一整場確實展示了很多花樣的跑調(diào),幸虧可以借著搖滾的對跑調(diào)的掩蓋,否則……大山確實很有力量,但僅僅是有力量是不夠的。她過窄的高音每次的出現(xiàn),帶給聽眾的不是心動,而是心悸。歌者和聽者都有著胸悶的感覺。
王克的演出挑不出太多毛病,在中規(guī)中矩的基礎上他發(fā)揮出了他性格中妖媚的一面,這固然是男模在當代條件下的一個性格走向,但這個性格走向發(fā)揮在聲音中是很迷人的,同時也隱性的符合著搖滾的怪異路線。實際上臺灣妹的那段solo的出彩點并不比那段京劇差,當年一個德國樂隊副歌中照搬的這段旋律曾經(jīng)震動歐美。可是,組合中除了能熟練的跑調(diào)、走音,其他都不太熟練的姐姐,確實在爆點的時候捉襟見肘。
金池pk魏語諾的演出,首先改編原作很成功,曲風變得多元,有搖滾,FUNK,R&B,在多種風格的把握上,金池在彰顯了在自己的特質(zhì)的基礎上應對每個風格都很恰切。魏語諾相對而言技術就太單一……
前半段,還算自然,兩個人都有靠壓喉擠出的嘶吼音,但我聽著反倒覺得他們說聲音“松”(節(jié)目的排練錄像中)的金池的過渡更自然一些,金池巧妙的利用她聲音中的沙腔,并且把這個沙腔用在樂句的頭尾,聽的人產(chǎn)生心底的摩擦感,她在積攢能量,就在兩個人靠攏再分離開的一瞬間,金池急速提喉,唰唰兩刀高音,她出刀了,她音質(zhì)中的帶有殺傷力的金屬質(zhì)感露出了刀鋒,把魏語諾的聲音完全給殺到一個唯唯諾諾的地步,魏語諾唯唯與諾諾的不舍又無奈的跟隨,不跟,自己等于棄權,跟了,就是做襯音,好可憐。
金池的確好強大,她上下翻飛的聲動態(tài),急速轉換的音區(qū),可撕裂可堅挺的音色。在雙方的對峙中突然“擠”出絕技,殺對方一個措手不及。我的感覺非但不是片花中導師說的金池“不適合”,而且我認為金池從始至終完勝。
我連續(xù)使用“擠”這個字,的確,在聲樂訓練才達到起步階段的中國各流行樂教學中,尚未出現(xiàn)一個教師能夠調(diào)整歌手的發(fā)聲狀態(tài)達到歐美歌手的高度,劉歡那一場和這一場幾乎所有學員都是大白嗓子在吼,在擠,真是拜托了廣大聽眾的廣大樂盲,中國流行音樂才走到了今天。
為了向“這邊”的樂壇炫技他安排演出,調(diào)整選手的能力,哈林把兩個最大限度掌握搖滾類技術特點的選手放在一起,為了演出效果,不惜人才流失。
爵士人聲從來不以高聲和大嗓門來俘獲觀眾,要的是味道,是蹭你心的癢癢撓,如果我們誰都沒見過黑人是怎樣演繹爵士的話,那么他倆在好聲音這個舞臺上的秀,基本上算是成功的。
師太(王韻壹)擁有非常好的直覺和嗓音,我聽到電視中展現(xiàn)的她的低頻已經(jīng)下潛到lowE,也就是男低音的3(咪),這是她的本錢,技術和音色沒趙可那么熟練,同時也就沒趙可那么油滑。
趙可基本功很扎實,在演唱的過程中他幾次模仿爵士小號塞的聲音很出彩,轉音光滑圓潤(又一個滑字),但是在和音中他被安排成配角的角色(就像《聲動亞洲》三人演唱《我的歌聲里》郭一凡被放在主音,常石磊被“安排“在配角一樣),相信這是為什么那英會先說趙可很棒的原因之一。師太顯然音量上勝出,因為這首歌,他們一個調(diào),不知道是編曲故意的還是怎樣,這種做法加大了男生的難度,都知道女生本來就比男生高八度,趙可很吃虧。
從肢體語言上,師太不像是慢搖,倒像是搬磚,而趙可則已經(jīng)是一個熟練的“中國爵士范兒“。
這一場爵士風格的比拼,我個人認為是好聲音開播以來最精彩最專業(yè)的演出。
(劉索拉曾經(jīng)把中國的各民間戲劇和黑人爵士做過嘗試的嫁接,為此她都跑到非洲的腹地,當今中國最懂得爵士的就是劉索拉,我借此文同時為老姐劉索拉做個廣告,9月16日晚7點,在北京798藝術區(qū)的佩斯廣場,老姐和她的“劉索拉與朋友們樂隊”(還有同名微博)將舉辦我們久違了的演出,全免費,只是索拉姐囑咐我多穿點,我順帶囑咐看文章的您,希望當天多穿點的您能和我一起出現(xiàn)在那里)。
小王子夾帶著hiG的超高頻(節(jié)目中排練片段展現(xiàn)的),以及他純純的真情,離我們遠去了。這是好聲音開播至今我唯一流下的淚水。王子,漢族世界太危險,你回哈尼寨吧,至少那里有當今最好的古樹普洱。
吳莫愁在制造一場審丑,從傳統(tǒng)華語聲樂視角看過去,lady gaga的風格本身就是在制造一場狂亂的“東施起義”,這是對東施的東施效顰。
吳莫愁的演出是一體化的,她的歌聲,舞姿,表情,裝扮有著同一個指向,在這個意義上,吳莫愁是完整的,是具備最高舞臺殺傷力的歌手。她能引起觀者最極端的情緒,喜歡她的和討厭甚至仇恨(她的演出能達到這個效果)她的,情緒都將走向極致,都面臨著這一把兩面都是刀鋒的莫愁刀。
但是,畢竟吳莫愁無法模擬lady gaga的精神世界,并不能完全進入歐美搖滾樂的核心精神,她卻在模擬一個在那個核心的人,可能她認為在表面上索性走得更遠一點,內(nèi)部的虧欠由外部的過分來彌補,貌似總量接近了,可過度的對表面特征的強化,成了扭曲的變形,為了接近lady gaga ,不惜以歌曲本身為代價,更關鍵的是這個模仿太表面了,過度的壓扁聲線,過度的找尋嗓子的特殊發(fā)聲點,足夠輕浮,足夠話題,唯一虧欠的是音樂本身,gaga之所以那么被追捧,是因為這一切在gaga身上是看似過度的恰如其分,包括她的特殊發(fā)聲。她用這個力量恰如其分的看似引領的符合著當代的搖滾趨勢,她用扭曲去揶揄資本社會的所謂法則,以深度的自我精神的黑暗腐爛,去對抗那個資本帝國的大黑暗大腐爛。并以這種強烈的精神特征代言了新一代人的叛逆的特殊性。
吳莫愁表面化的模仿一個和華語語境完全不相干的搖滾模式,是有看點,但也很危險,尤其后面的《美麗笨女人》讓她走到了危險的邊緣,模仿好了,借助gaga的特異獲得成功,模仿不好,成為像這個“笨女人”的變形過度成為很多國人難忍的“灑狗血”。
當然,從策劃的角度,這個過分的程度和熱點的熱度成正比,聽者對于莫愁產(chǎn)生的情緒卻一定是搖滾式的,要么極度喜愛,要么極度討厭,兩個極限都足夠熱。接下來的一周,應該是《好聲音》的“吳莫愁周”。但在現(xiàn)在的傳媒條件下,吳莫愁也有可能把整個節(jié)目帶入危險。
這么一場比拼中,炮灰和名將同樣珍貴,炮灰可以掩護著名將繼續(xù)前行。一個名將的征途,一定是要珍惜并合理安排炮灰的資源,一不留神,炮灰沒了,最后就是劉歡隊伍的名將互殺。
歡哥應該羨慕哈林有著太多的炮灰,他都可以讓炮灰之間兩兩pk了,這時候真的想念劉歡組被pk掉的王乃恩、劉悅、鄭虹……甚至人們不大注意的劉振宇,她的天然嘶吼放在這整場都可以完爆所有的擠出來的“偽嘶吼“……
總結一下最后的勝利者,金池代表技術,師太代表能力,吳莫愁代表特色,目前,大山只代表音高。
換做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語:金池很牛很強大,師太很聳很奇葩,吳莫愁很猛很怪咖,大山都選上了,哈林組真強大真奇葩真怪咖……
不過在這么一個完全通俗的商業(yè)舞臺演出的“搖滾”,本身要被真的搖滾大喊一聲“滾”。
盡管哈林的這一場演出只是對搖滾的商標化模擬,但這個世界卻呈現(xiàn)了搖滾的特征:核子彈越攢越多,臭氧層越來越薄,溫良的人性越來越遠,兇殘的土鱉越來越狠。
就是這樣,一邊在搖滾,一邊在地震……
我也很喜歡看中國好聲音。
帖子
積分
粉絲
轉自云浩 -- 騰訊博客
不可否認,我們看到了《好聲音》開播以來最好的演出,演出的方式是以互為對手的兩個選手構成的,我們驚嘆于這么短時間內(nèi)哈林強大的構造演出的能力。
哈林是四大導師中的“搖滾范兒“代表,所以這是一場”搖滾范兒“的演出。
搖滾是每個時代的一根針,扎在時代最腐爛的那根脈上,促使其更爛,并以此期待新生。
搖滾的第一個精神特色是叛逆,實際上是具備人類青春期特征的音樂,它代表了具有戰(zhàn)斗性的青春。搖滾從文化精神上叛逆并對抗一切強權,一切壓迫,在聲樂條件上,顛覆那些成規(guī)的美聲法則,所以在搖滾旗號的掩蓋下, 美聲的原則消散了,走音并不是硬傷,虛偽才是。
既反抗所謂的正派,也反對奸詐世俗,尤其虛偽俗氣是搖滾最大的敵人,甚至可以為搖滾樂手統(tǒng)一書寫墓志銘:可死,但不可俗。
就搖滾精神、歌詞語言力度、曲式結構程度、影響人精神世界的深度而言,崔健是華人世界一代文化精英的精神教父,這里面的關鍵詞是文化精英,崔健直線的影響了后來影響中國的一批人(至少是一批北方人),比如劉索拉,比如姜文……并且在音樂上構成了我所謂的“崔健曲式”,在權振東的歌唱《人質(zhì)》中,“那就乖乖守護著你”的“守護著你”就是我所說的崔健曲式。篇幅限制我就不贅言了。
原本崔健、王朔是那個時期的文化特色,可惜王朔,唉……剩下一聲嘆息了,只有崔健開啟并承擔了整個時代的文化征途。
第二代搖滾人就呈現(xiàn)出當代文化的變異,在現(xiàn)實中唱歌五音不全的左小祖咒,恰好先天的符合了搖滾某些故意走音的特征,或者說這是一個天生具備走音特點的搖滾歌手。左小是當代的崔健,從質(zhì)地上顯示了文化的整體退化……但他倆的歌曲(尤其是歌詞)都有著直穿你的心底,引起你心靈的動蕩,催動你的淚水的能量。不同的是,聽完崔健就去鬧革命,聽完左小,就去反革命……
在臺灣,羅大佑、還應該加上一個庾澄慶成為了搖滾的代言,港臺的搖滾多少有點像是前天我的幾個畫畫的小兄弟請我吃的港式火鍋,他和傳統(tǒng)火鍋的不同就是,他能把每一個火鍋的味道上的特色模式化,規(guī)格化,同時也就是極度商品化,只留下一個標簽,但是一切特色都能轉化成盈利上的模式,這是港臺文化和大陸對接時候的鮮明特色。但就對搖滾文化的接觸程度,我相信臺灣是要早于這邊的。
搖滾集合了所有人性中的暴烈情緒并將其擴大,撕扯、糾纏、痛苦、掙扎……以此它呈現(xiàn)的歌唱特點是吶喊,咆哮,撕裂……因為歌曲的曲式特點,表達情緒的深度,配器的架構,主音歌手的聲音特征,分為重金屬搖滾,民謠搖滾,爵士搖滾,死亡搖滾……就這一場有搖滾范兒的“搖滾”演出,我愿意引入另一個聽覺邏輯來做個判斷。
能代言一個時代整體文化特征的崔健的搖滾可以稱作“精神搖滾”,這一場演出離這個境界確實太遠了,羅大佑是“敘事?lián)u滾”,其中蘊含的歲月滄桑不可能實現(xiàn)在這些選秀的孩子們身上,所以也難尋蹤跡。庾澄慶是有著搖滾標識的青春涌動的“情感搖滾”,這就是整場的音樂特征,這一場的整體格調(diào)是非?!肮帧钡?。
在選秀時候,哈林頻頻表演面孔夸張的糾結,糾半天還是楊坤挺身而出,這種港臺式“人造自然”讓我很不以為然,可是這場演出,他的能力讓我眼前一亮,這不僅僅是比賽,而是競爭雙方能量被調(diào)集到極限所產(chǎn)生的“對撞”。
如果說這個節(jié)目會在選秀中傷人,那么被傷的首先是他們的導師,庾澄慶始終的紅眼圈說明了他受的折磨。
上一場劉歡選秀,很多選手一上來,氣息浮在上面,而這一場每次選手庾澄慶上來就給他們一個下沉的手勢,所以每個開頭歌手的氣息都很穩(wěn)。
陳俊彤出現(xiàn)了整段的跑調(diào),我站在高崗……從“站”字開始,低了整一個八度還多,多出來的是降八度以后的跑調(diào),如果這么降八度是為了符合他嗓音的改編,也就是為了他的不夠高已經(jīng)對于原作做了跑調(diào)改編,在跑調(diào)基礎上的再次跑調(diào),直到最后兩個字的深度跑調(diào),難怪最后這哥們展示了跑馬的英姿,豪爽的哥們,你跑太遠了……
哈林這一整場確實展示了很多花樣的跑調(diào),幸虧可以借著搖滾的對跑調(diào)的掩蓋,否則……大山確實很有力量,但僅僅是有力量是不夠的。她過窄的高音每次的出現(xiàn),帶給聽眾的不是心動,而是心悸。歌者和聽者都有著胸悶的感覺。
王克的演出挑不出太多毛病,在中規(guī)中矩的基礎上他發(fā)揮出了他性格中妖媚的一面,這固然是男模在當代條件下的一個性格走向,但這個性格走向發(fā)揮在聲音中是很迷人的,同時也隱性的符合著搖滾的怪異路線。實際上臺灣妹的那段solo的出彩點并不比那段京劇差,當年一個德國樂隊副歌中照搬的這段旋律曾經(jīng)震動歐美。可是,組合中除了能熟練的跑調(diào)、走音,其他都不太熟練的姐姐,確實在爆點的時候捉襟見肘。
金池pk魏語諾的演出,首先改編原作很成功,曲風變得多元,有搖滾,FUNK,R&B,在多種風格的把握上,金池在彰顯了在自己的特質(zhì)的基礎上應對每個風格都很恰切。魏語諾相對而言技術就太單一……
前半段,還算自然,兩個人都有靠壓喉擠出的嘶吼音,但我聽著反倒覺得他們說聲音“松”(節(jié)目的排練錄像中)的金池的過渡更自然一些,金池巧妙的利用她聲音中的沙腔,并且把這個沙腔用在樂句的頭尾,聽的人產(chǎn)生心底的摩擦感,她在積攢能量,就在兩個人靠攏再分離開的一瞬間,金池急速提喉,唰唰兩刀高音,她出刀了,她音質(zhì)中的帶有殺傷力的金屬質(zhì)感露出了刀鋒,把魏語諾的聲音完全給殺到一個唯唯諾諾的地步,魏語諾唯唯與諾諾的不舍又無奈的跟隨,不跟,自己等于棄權,跟了,就是做襯音,好可憐。
金池的確好強大,她上下翻飛的聲動態(tài),急速轉換的音區(qū),可撕裂可堅挺的音色。在雙方的對峙中突然“擠”出絕技,殺對方一個措手不及。我的感覺非但不是片花中導師說的金池“不適合”,而且我認為金池從始至終完勝。
我連續(xù)使用“擠”這個字,的確,在聲樂訓練才達到起步階段的中國各流行樂教學中,尚未出現(xiàn)一個教師能夠調(diào)整歌手的發(fā)聲狀態(tài)達到歐美歌手的高度,劉歡那一場和這一場幾乎所有學員都是大白嗓子在吼,在擠,真是拜托了廣大聽眾的廣大樂盲,中國流行音樂才走到了今天。
為了向“這邊”的樂壇炫技他安排演出,調(diào)整選手的能力,哈林把兩個最大限度掌握搖滾類技術特點的選手放在一起,為了演出效果,不惜人才流失。
爵士人聲從來不以高聲和大嗓門來俘獲觀眾,要的是味道,是蹭你心的癢癢撓,如果我們誰都沒見過黑人是怎樣演繹爵士的話,那么他倆在好聲音這個舞臺上的秀,基本上算是成功的。
師太(王韻壹)擁有非常好的直覺和嗓音,我聽到電視中展現(xiàn)的她的低頻已經(jīng)下潛到lowE,也就是男低音的3(咪),這是她的本錢,技術和音色沒趙可那么熟練,同時也就沒趙可那么油滑。
趙可基本功很扎實,在演唱的過程中他幾次模仿爵士小號塞的聲音很出彩,轉音光滑圓潤(又一個滑字),但是在和音中他被安排成配角的角色(就像《聲動亞洲》三人演唱《我的歌聲里》郭一凡被放在主音,常石磊被“安排“在配角一樣),相信這是為什么那英會先說趙可很棒的原因之一。師太顯然音量上勝出,因為這首歌,他們一個調(diào),不知道是編曲故意的還是怎樣,這種做法加大了男生的難度,都知道女生本來就比男生高八度,趙可很吃虧。
從肢體語言上,師太不像是慢搖,倒像是搬磚,而趙可則已經(jīng)是一個熟練的“中國爵士范兒“。
這一場爵士風格的比拼,我個人認為是好聲音開播以來最精彩最專業(yè)的演出。
(劉索拉曾經(jīng)把中國的各民間戲劇和黑人爵士做過嘗試的嫁接,為此她都跑到非洲的腹地,當今中國最懂得爵士的就是劉索拉,我借此文同時為老姐劉索拉做個廣告,9月16日晚7點,在北京798藝術區(qū)的佩斯廣場,老姐和她的“劉索拉與朋友們樂隊”(還有同名微博)將舉辦我們久違了的演出,全免費,只是索拉姐囑咐我多穿點,我順帶囑咐看文章的您,希望當天多穿點的您能和我一起出現(xiàn)在那里)。
小王子夾帶著hiG的超高頻(節(jié)目中排練片段展現(xiàn)的),以及他純純的真情,離我們遠去了。這是好聲音開播至今我唯一流下的淚水。王子,漢族世界太危險,你回哈尼寨吧,至少那里有當今最好的古樹普洱。
吳莫愁在制造一場審丑,從傳統(tǒng)華語聲樂視角看過去,lady gaga的風格本身就是在制造一場狂亂的“東施起義”,這是對東施的東施效顰。
吳莫愁的演出是一體化的,她的歌聲,舞姿,表情,裝扮有著同一個指向,在這個意義上,吳莫愁是完整的,是具備最高舞臺殺傷力的歌手。她能引起觀者最極端的情緒,喜歡她的和討厭甚至仇恨(她的演出能達到這個效果)她的,情緒都將走向極致,都面臨著這一把兩面都是刀鋒的莫愁刀。
但是,畢竟吳莫愁無法模擬lady gaga的精神世界,并不能完全進入歐美搖滾樂的核心精神,她卻在模擬一個在那個核心的人,可能她認為在表面上索性走得更遠一點,內(nèi)部的虧欠由外部的過分來彌補,貌似總量接近了,可過度的對表面特征的強化,成了扭曲的變形,為了接近lady gaga ,不惜以歌曲本身為代價,更關鍵的是這個模仿太表面了,過度的壓扁聲線,過度的找尋嗓子的特殊發(fā)聲點,足夠輕浮,足夠話題,唯一虧欠的是音樂本身,gaga之所以那么被追捧,是因為這一切在gaga身上是看似過度的恰如其分,包括她的特殊發(fā)聲。她用這個力量恰如其分的看似引領的符合著當代的搖滾趨勢,她用扭曲去揶揄資本社會的所謂法則,以深度的自我精神的黑暗腐爛,去對抗那個資本帝國的大黑暗大腐爛。并以這種強烈的精神特征代言了新一代人的叛逆的特殊性。
吳莫愁表面化的模仿一個和華語語境完全不相干的搖滾模式,是有看點,但也很危險,尤其后面的《美麗笨女人》讓她走到了危險的邊緣,模仿好了,借助gaga的特異獲得成功,模仿不好,成為像這個“笨女人”的變形過度成為很多國人難忍的“灑狗血”。
當然,從策劃的角度,這個過分的程度和熱點的熱度成正比,聽者對于莫愁產(chǎn)生的情緒卻一定是搖滾式的,要么極度喜愛,要么極度討厭,兩個極限都足夠熱。接下來的一周,應該是《好聲音》的“吳莫愁周”。但在現(xiàn)在的傳媒條件下,吳莫愁也有可能把整個節(jié)目帶入危險。
這么一場比拼中,炮灰和名將同樣珍貴,炮灰可以掩護著名將繼續(xù)前行。一個名將的征途,一定是要珍惜并合理安排炮灰的資源,一不留神,炮灰沒了,最后就是劉歡隊伍的名將互殺。
歡哥應該羨慕哈林有著太多的炮灰,他都可以讓炮灰之間兩兩pk了,這時候真的想念劉歡組被pk掉的王乃恩、劉悅、鄭虹……甚至人們不大注意的劉振宇,她的天然嘶吼放在這整場都可以完爆所有的擠出來的“偽嘶吼“……
總結一下最后的勝利者,金池代表技術,師太代表能力,吳莫愁代表特色,目前,大山只代表音高。
換做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語:金池很牛很強大,師太很聳很奇葩,吳莫愁很猛很怪咖,大山都選上了,哈林組真強大真奇葩真怪咖……
不過在這么一個完全通俗的商業(yè)舞臺演出的“搖滾”,本身要被真的搖滾大喊一聲“滾”。
盡管哈林的這一場演出只是對搖滾的商標化模擬,但這個世界卻呈現(xiàn)了搖滾的特征:核子彈越攢越多,臭氧層越來越薄,溫良的人性越來越遠,兇殘的土鱉越來越狠。
就是這樣,一邊在搖滾,一邊在地震……
喜獲0朵鮮花
慘遭0個雞蛋
帖子
積分
粉絲
我也很喜歡看中國好聲音。
我要冒個泡泡oooooooooooooooooo
帖子
積分
粉絲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賞心樂事誰共論?
帖子
積分
粉絲
是誰讓我魂牽夢繞,又是誰在寂寂的夜里呼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