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更多
- [2015-07-23]相識相知,不凋不敗——心連心聯(lián)合會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服務隊第十天總結
順利抵達桂林北站---李紫瑤攝 雨后寧靜,云淡空清。聳立的大山環(huán)著一片祥和的土地。這就是此次與我們“同行”的勇村是一個坐落于廣西陽朔的邊陲小鎮(zhèn),距離縣城10公里。農田廣布,果樹環(huán)繞,依靠種植發(fā)展經(jīng)濟的勇村和諧而又安寧。7月12日,心連心聯(lián)合會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服務隊的隊員們歷時15小時抵達了普益鄉(xiāng)勇村,開展為期10天的社會實踐活動。起航“心”力量,譜寫新故事。在本次三下鄉(xiāng)中我們將開展一系列支教、務農、調研等活動,“心”的啟程,新的傳承。為了青春不悔,心連心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正式拉開帷幕。
溪澗洗草席-李紫瑤攝 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期間,心連心服務隊在勇村希望小學展開了為期三天的支教。據(jù)當?shù)卮逯痛迕駛兊慕榻B,勇村本地只有一個小學,且只有兩個年級。其中有四名老師和二十三名小學生。由于孩子的年齡跨度較大且分布不均,其三年級及以上的學生需要到陽朔選擇小學就讀。
支教活動拉開帷幕-肖雯櫻攝 課堂上,孩子們渴望知識的小眼神給了臺上講課的隊員們莫大的信心,只希望把有用的知識盡可能的授予他們。有一節(jié)課是讓孩子們寫下自己心中的理想,并將寫著理想的紙條貼在教室后的黑板上。一個個紙條被貼好,一個個理想在升起。隊員們翻閱孩子們的理想時,心中泛起了漣漪,孩子們的理想多半是希望自己將來能給父母帶來好的生活,其中一名孩子寫著說自己想要當老板,當有錢人,把錢給窮人用。孩子們用“童”聲“童”氣的話語和青澀的字體一筆一劃寫出心底最簡單的心愿,努力地奮斗只是純粹想要為身邊的人帶來幸福。
知識的承傳-肖雯櫻攝 服務隊的隊員們通過深入談心了解到,孩子們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父母見面的機會少之又少,到假期,才能和父母見上幾面。支教期間,孩子在隊員們的深入了解后打開了心扉,道出了心里的煩惱和困擾,隊員們細細解答和暖暖的安撫為孩
閱讀(1603) 回復(0) 查看全文>> - [2015-07-21]暖洋勇村、暖心共赴——心連心聯(lián)合會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服務隊第九天報道
清掃落葉-李紫瑤攝 碧水青山,小橋人家,稚嫩的孩童在院子嬉戲,悠閑的家畜在田間啄食。這就是勇村,一個寧靜祥和的“小桃源”。然而依靠種植發(fā)展經(jīng)濟的勇村只能保證自給自足,為了提高家里經(jīng)濟利益的收入,多數(shù)家庭選擇出省打工補貼家用,無可避免的,家中的老小被留在了村中,守候著老房。
陽光中汗水-李紫瑤攝 針對教育發(fā)起調研的隊員們發(fā)現(xiàn),勇村的留守現(xiàn)象日益嚴重,,父母常年在外拼搏,能見面的機會少之又少,村中的孩子多半是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對此,隊員們與7月20日,對勇村的留守兒童進行慰問探訪工作。20日上午8點半,隊員們敲開了村中幾名孩子的家門,如隊員們所料,家中布置簡陋,沒有大人在家,空蕩的房子里,只剩下一老一少相伴生活。臨近中午,我們的探訪即將結束,卻發(fā)現(xiàn)不滿15的孩子們都要自己解決中午吃飯的問題,由于老人家還在田里務農,孩子們的吃食要么是早上留下的殘羹剩菜,要么是自己掌勺的粗糙飯菜。雖說自力更生的孩子很讓人欽佩,但看到如此現(xiàn)象,隊員們心中都泛起了酸澀。
步伐整齊-肖雯櫻攝 今天是服務隊到達勇村的第九天,隊員們對勇的情況越來越了解,生活上也越來越習慣,但同時,離告別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這段時間里,孩子們常來找隊員們玩鬧、輔導,村民們常與隊員們聊天、下棋,隊員們常去拜訪、調研、務農。聽說了隊員們即將離開的消息,住在隔壁的奶奶都說怕隊員們離開了自己都不習慣了,聊天都不知道要找誰了。
緣分-楊耀茂攝 雖然服務隊到訪的時間不算太長,但產(chǎn)生的感情卻十分濃厚。分離總有時,心牽不相遠。對于勇村這個祥和溫暖的小村落,隊員們都會心系此地,共赴努力!
一家人-肖雯櫻攝 &nb
閱讀(1739) 回復(0) 查看全文>> - [2015-07-20]走進勇村,調研實際——“心連心”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服務隊第八天報道 傍晚的勇村,霞光映滿了整片天空,余暉將人影拉長。7月19日19:00,下鄉(xiāng)隊員走近農家,傾聽民聲,了解最原始、最真實的村民,進行這次三下鄉(xiāng)的調研工作。
講解調研-鄒鑫攝 本次調研分為四支隊伍,對勇村進行關于受教育情況的調研工作。走訪村民家時,村民們都會熱情的招待下鄉(xiāng)隊員,并且耐心聽隊員的解說,協(xié)助下鄉(xiāng)隊員完成調研的問卷調查。本次調研主題是農村受教育程度,這次共發(fā)放100份調查問卷,有效調查問卷為75份。
詢問村民-鄒鑫攝 通過實地調研,下鄉(xiāng)隊員了解到勇村的村民大部分都是初中文化水平,而他們是將孩子送去普益鄉(xiāng)或者陽朔縣的學校就讀,只有較少的一部分孩子會留在勇村就讀。他們普遍認為讀書與否是孩子自己的事。假設孩子選擇要輟學,家長只會勸說,并不會加以干涉。據(jù)一位村民叔叔說,村民們對孩子的教育方面并不是特別重視,是由于村民自身不太高受教育程度,而像他一樣去過大城市打拼回來的人就明白,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對孩子的將來影響有多深。
村民配合調研-肖雯櫻攝 在我國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最大的就是經(jīng)濟和教育。在農村孩子們受教育水平不高,除了家長自身不重視,還有就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了解村里情況-李紫瑤攝 我國現(xiàn)實情況就是教育資源地區(qū)分配不均衡,較好的教育資源分配在一線二線城市,農村教育所能分配到的資源是少之又少。所以在中國勇村這樣的鄉(xiāng)村并不是一個例,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要解決還是得依靠我國政府政策調控,將教育資源調配到這里,做好思想宣傳教育,改變農村家長這種對教育不重視的情況。
小小榮譽-肖雯櫻攝 &
閱讀(2119) 回復(0) 查看全文>> - [2015-07-19]農田影穿梭,勞動最光榮——“心連心”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服務隊第七天報道 蟬蟲百無聊賴的掛在枝椏上鳴叫,幼雞躲在草叢里啄著蟲子,大地伴著太陽的升起漸漸蘇醒,雞鳴也提醒著人們新一天的到來。晨霧還未散去,勇村的村民們便扛起了鋤頭下到田地里務農。與平日不同的是,今天與村民們一同前去務農的還有“心連心”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服務隊的隊員們。
整裝出發(fā)-鄒鑫攝 7月19日上午8點半,隊員們集中在村委大樓門口,扛起村民們常用的鐮刀斧頭,集隊前往村前連成一片的農田。隊員們分成了兩隊,任務分別是除草和伐樹。隊員們不嫻熟的鋤地姿勢引得村民忍不住笑了,在村民們的指導下,隊員們對務農越來越上手,很快,林中便響起了此起彼伏而又有節(jié)奏的伐樹聲。隊員們的汗水順著臉頰滴入泥土,緊握鐮刀的手掌磨起了水泡,但他們臉上卻掛著陽光的微笑,嘴里輕哼著悠揚的小曲。
果園姐姐指導除草-李紫瑤攝 勇村的經(jīng)濟不是很發(fā)達,基本依靠種植維持經(jīng)濟。近幾年,土地沙化、鹽堿化程度加深,適宜種植的品種越來越少,連撐起經(jīng)濟主要來源的沙糖桔都染上了黃龍病,病樹落葉,樹冠稀疏。面對橘樹一棵接著一棵壞死的情況,村民們對生活帶來的壓力顯得無可奈何。今天,服務隊的隊員們還在農田間進行了考察,發(fā)現(xiàn)地里的花生、芋頭、沙糖桔等均有染病的現(xiàn)象,看著翠綠
閱讀(1678) 回復(0) 查看全文>> - [2015-07-19]農田影穿梭,勞動最光榮——“心連心”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服務隊第七天報道 蟬蟲百無聊賴的掛在枝椏上鳴叫,幼雞躲在草叢里啄著蟲子,大地伴著太陽的升起漸漸蘇醒,雞鳴也提醒著人們新一天的到來。晨霧還未散去,勇村的村民們便扛起了鋤頭下到田地里務農。與平日不同的是,今天與村民們一同前去務農的還有“心連心”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服務隊的隊員們。 7月19日上午8點半,隊員們集中在村委大樓門口,扛起村民們常用的鐮刀斧頭,集隊前往村前連成一片的農田。隊員們分成了兩隊,任務分別是除草和伐樹。隊員們不嫻熟的鋤地姿勢引得村民忍不住笑了,在村民們的指導下,隊員們對務農越來越上手,很快,林中便響起了此起彼伏而又有節(jié)奏的伐樹聲。隊員們的汗水順著臉頰滴入泥土,緊握鐮刀的手掌磨起了水泡,但他們臉上卻掛著陽光的微笑,嘴里輕哼著悠揚的小曲。 勇村的經(jīng)濟不是很發(fā)達,基本依靠種植維持經(jīng)濟。近幾年,土地沙化、鹽堿化程度加深,適宜種植的品種越來越少,連撐起經(jīng)濟主要來源的沙糖桔都染上了黃龍病,病樹落葉,樹冠稀疏。面對橘樹一棵接著一棵壞死的情況,村民們對生活帶來的壓力顯得無可奈何。今天,服務隊的隊員們還在農田間進行了考察,發(fā)現(xiàn)地里的花生、芋頭、沙糖桔等均有染病的現(xiàn)象,看著翠綠作物間星點的枯黃,隊員們也體會到了村民們心中的無奈。 通過了解得知對作物進行嚴格檢疫并修剪病苗、嚴格防御柑橘木虱,黃龍病現(xiàn)象能夠得到控制和改善。今天由于隊員們的辛勤努力,大片染病的橘樹被修剪,成片的雜草被根除,幫助農忙的村民們解決了很大的工作量。雖然這樣的幫助不能起到什么實質性的幫助,但對于隊員們今天的熱情幫助,村民們感到十分欣慰。相信不久的將來,村民們能有效解決黃龍病的問題,使勇村的經(jīng)濟恢復正常的發(fā)展。 &n閱讀(3226) 回復(0) 查看全文>>
相片更多
分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