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下鄉(xiāng),帶著上一年的情況所似乎必然的準備,不一樣的隊伍、不一樣的面龐、不一樣的地方,可這三天下來,我預計中的事情似乎發(fā)生的并不多,太多的意外、太多的突然,但卻讓我感覺這次以往的下鄉(xiāng)更加真實,至少是更接近于“傳說”中的大學生三下鄉(xiāng)。
教育科學學院蒲公英社會實踐隊,是一個我需要從頭開始認識的隊伍,因為其中的成員,我所事前認識的不過兩人。起初抱著彌補上次因臺風而為完成下鄉(xiāng)全程的遺憾而來,對于這支起源于部門的隊伍,我是一無所知的。這一次,因為有過下鄉(xiāng)經(jīng)驗,故而雖然職稱相同,但所肩負的責任卻是大半數(shù)的不同。
這一次,我不是三尺講臺上的講師,而是敲鐘的人;這一次,我不是某個組里固定的成員,而是全程的機動組;這一次,我不是宿舍里的一員,而是師姐一枚······其實我渴望課堂,但現(xiàn)在的我,坐在隊員們昂揚的課堂最后的那個角落,一樣有著不同的收獲,仿佛看到一年前的自己站在講臺上的情況,是怎樣的呢?一年后的我,假設如今站上那個或許在未來我會站上大半輩子的講臺又會是怎樣的情況;其實我渴望走出校門,上一年我雖是調(diào)研組的成員,但局限于調(diào)研課題,我只是借助各班班主任做好的數(shù)據(jù)收集,而這次,終于,作為機動組的我成功走上了校外四處“散播邀請”,“請求幫助”的路。面對陌生人我總有羞怯,這是我最不喜歡自己的性情之處,也是最想改變的地方,大學一年我努力“逼迫自己”去做出頭鳥,為的便是做出改變,可這一次的調(diào)研,我發(fā)現(xiàn)自己很喜歡也很享受與陌生人的交流,仿佛說明,我和這個世界,更近了······
還沒結(jié)束,愿這次更真實的下鄉(xiāng),這次最后的下鄉(xiāng)······
帖子
積分
粉絲
二次下鄉(xiāng),帶著上一年的情況所似乎必然的準備,不一樣的隊伍、不一樣的面龐、不一樣的地方,可這三天下來,我預計中的事情似乎發(fā)生的并不多,太多的意外、太多的突然,但卻讓我感覺這次以往的下鄉(xiāng)更加真實,至少是更接近于“傳說”中的大學生三下鄉(xiāng)。
教育科學學院蒲公英社會實踐隊,是一個我需要從頭開始認識的隊伍,因為其中的成員,我所事前認識的不過兩人。起初抱著彌補上次因臺風而為完成下鄉(xiāng)全程的遺憾而來,對于這支起源于部門的隊伍,我是一無所知的。這一次,因為有過下鄉(xiāng)經(jīng)驗,故而雖然職稱相同,但所肩負的責任卻是大半數(shù)的不同。
這一次,我不是三尺講臺上的講師,而是敲鐘的人;這一次,我不是某個組里固定的成員,而是全程的機動組;這一次,我不是宿舍里的一員,而是師姐一枚······其實我渴望課堂,但現(xiàn)在的我,坐在隊員們昂揚的課堂最后的那個角落,一樣有著不同的收獲,仿佛看到一年前的自己站在講臺上的情況,是怎樣的呢?一年后的我,假設如今站上那個或許在未來我會站上大半輩子的講臺又會是怎樣的情況;其實我渴望走出校門,上一年我雖是調(diào)研組的成員,但局限于調(diào)研課題,我只是借助各班班主任做好的數(shù)據(jù)收集,而這次,終于,作為機動組的我成功走上了校外四處“散播邀請”,“請求幫助”的路。面對陌生人我總有羞怯,這是我最不喜歡自己的性情之處,也是最想改變的地方,大學一年我努力“逼迫自己”去做出頭鳥,為的便是做出改變,可這一次的調(diào)研,我發(fā)現(xiàn)自己很喜歡也很享受與陌生人的交流,仿佛說明,我和這個世界,更近了······
還沒結(jié)束,愿這次更真實的下鄉(xiāng),這次最后的下鄉(xiāng)······
喜獲0朵鮮花
慘遭0個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