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師教科院學生會“愛·新家”服務隊徐錦云心得
寶劍鋒從磨練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經(jīng)歷過痛苦的雕琢,怎能有一顆堅毅勇敢的內(nèi)心?沒有經(jīng)歷過挫折的錘煉,怎能承擔起時代賦予的重任?正可謂:玉不琢不成器,這是一句永恒的真理,而這次的三下鄉(xiāng)就好比是一場戰(zhàn)役,給我提供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磨練。
猶記得,7月10日,我懷著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前往雷州北和鎮(zhèn)小家村的車,在那,就開始了我人生的第一次支教。雖然在那里只是呆了七天,但在短暫的七天,我收獲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那都是在平時生活中無法獲得的。在那里,我結識了來自不同學校的隊友,在那里,我們互相幫助,就像一家人,在那里,我第一次聽著全班學生喊我“老師”……
在短暫的七天,的確發(fā)生了許多令我終生難忘的事,猶記得我站上講壇向他們自我介紹的緊張,猶記得當我知道他們大部分都聽不懂普通話的迷茫,猶記得我被全班學生喊老師好的滿足,猶記得對那些調(diào)皮搗蛋學生的無奈,猶記得他們上課回答問題的積極,猶記得他們每天送米拾柴的感動,猶記得我們離開時各種不舍的目光……所有,就像發(fā)生在昨天一樣,現(xiàn)在已經(jīng)一個星期過去了,可是我,還是會惦記著那班小孩,不知他們現(xiàn)在怎樣,不知他們是否會想我,不知我課堂教給他們的知識,他們是否記住了…
記得在我們走的那個早上,很多學生都來我們宿舍,雖然他們嘴上不說,可是我們明白,他們想跟我們多呆一會,他們舍不得,我的一個學生還偷偷地塞了一張紙條給我,叮囑我要回去再看,可是在車上,我忍不住看了,也忍不住流淚了,紙上歪歪斜斜地寫著:“老師,你下一年還會來嗎?我希望你們能再來,新家村永遠歡迎你們。”還有,在我的最后一節(jié)班會課上,當聽到全班學生大喊:老師,我們愛你時,好不容易才抑制眼淚不往下流。在我們上車的一刻,還有很多學生圍著我們的車,透過車窗看著一個個不舍的目光,我的鼻子也是酸酸的,汽車緩緩開動,看著他們揮動的手,我也提起了沉重的手臂,心里無數(shù)次默默說:再見了,新家村,再見了,孩子們,我會想你們的。
陶知行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但我們還是帶走了一些東西,想孩子們的不舍,孩子們的思念。我深知這段記憶已經(jīng)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即使是歲月的侵蝕,時間的風化,也只能加深它的印記,卻難以彌補它的空白。離別都是傷感的,因為,它極可能是永遠…
下面展開地說說我在這次三下鄉(xiāng)的收獲吧:
一、專業(yè)技能
作為一名師范生,顧名思義,以后很大可能就當教師。這次三下鄉(xiāng)給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讓我提前體會到當教師的滋味。而在這次擔當一年級班主任的我,感觸真的很多,我不由得感概,老師不易當,班主任更不容易。首先,對著小學生要有非常好的耐心,在課堂上要注意課堂氣氛,切忌用平淡的語氣講課,應該用一些游戲或新鮮事物來刺激學生的思維。另外,當班主任不能馬虎,要做一位既讓學生信服又讓學生喜歡的班主任不容易,班主任一定要比其他科任老師有威嚴,可是在課余時間也應該多和學生相處以促進師生關系。
二、生活情感
下鄉(xiāng)期間,我認識了很多之前不認識的隊友,和之前認識的,感情也更加密切了,我們一起生活,認識雖然短短幾天,但感覺就像相識很久,如同一家人一樣,那份情誼我也是無法忘記的,那些年,我們一起下過的鄉(xiāng),我會永遠記得。生活上,有一晚阿姨專門照料我們的三餐,有一次,和她聊天,阿姨說:雖然很辛苦,可是和你們在一起,感覺很開心。謝謝阿姨對我們的肯定。和那班學生的感情也有了質(zhì)的飛躍,每天晚飯后,我們都會到宿舍樓下的草地,每天都有很多學生在等候我們,每天,這似乎成了定律。每天收到學生摘的野花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不起眼的野花,卻承載和傳遞著我們滿滿的愛。
三、講求效率、注重質(zhì)量
在下鄉(xiāng)的七天,每一分一秒都很珍貴,我們更懂得了時間的寶貴性。每天除了有課,其余的時間都會去旁聽其他隊員的課,或者在辦公室備課,或者去廚房幫忙。晚上,我們會充分利用時間排練,為我們最后一晚的文藝匯演準備,每天晚上,我們還會有一個會議,做一天的工作總結與接下來的工作安排…反正,對于平常不怎么珍惜時間的我都有很大啟發(fā),我相信,這也是我三下鄉(xiāng)期間收獲到的。
我的世界因為有了三下鄉(xiāng),從此不再單調(diào);我的生活因為有了三下鄉(xiāng),從此不再黑白;我的夢想因為三下鄉(xiāng),從此不再模糊。感謝三下鄉(xiāng),讓我成長了,讓我收獲了。
帖子
積分
粉絲
--湛師教科院學生會“愛·新家”服務隊徐錦云心得
寶劍鋒從磨練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經(jīng)歷過痛苦的雕琢,怎能有一顆堅毅勇敢的內(nèi)心?沒有經(jīng)歷過挫折的錘煉,怎能承擔起時代賦予的重任?正可謂:玉不琢不成器,這是一句永恒的真理,而這次的三下鄉(xiāng)就好比是一場戰(zhàn)役,給我提供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磨練。
猶記得,7月10日,我懷著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前往雷州北和鎮(zhèn)小家村的車,在那,就開始了我人生的第一次支教。雖然在那里只是呆了七天,但在短暫的七天,我收獲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那都是在平時生活中無法獲得的。在那里,我結識了來自不同學校的隊友,在那里,我們互相幫助,就像一家人,在那里,我第一次聽著全班學生喊我“老師”……
在短暫的七天,的確發(fā)生了許多令我終生難忘的事,猶記得我站上講壇向他們自我介紹的緊張,猶記得當我知道他們大部分都聽不懂普通話的迷茫,猶記得我被全班學生喊老師好的滿足,猶記得對那些調(diào)皮搗蛋學生的無奈,猶記得他們上課回答問題的積極,猶記得他們每天送米拾柴的感動,猶記得我們離開時各種不舍的目光……所有,就像發(fā)生在昨天一樣,現(xiàn)在已經(jīng)一個星期過去了,可是我,還是會惦記著那班小孩,不知他們現(xiàn)在怎樣,不知他們是否會想我,不知我課堂教給他們的知識,他們是否記住了…
記得在我們走的那個早上,很多學生都來我們宿舍,雖然他們嘴上不說,可是我們明白,他們想跟我們多呆一會,他們舍不得,我的一個學生還偷偷地塞了一張紙條給我,叮囑我要回去再看,可是在車上,我忍不住看了,也忍不住流淚了,紙上歪歪斜斜地寫著:“老師,你下一年還會來嗎?我希望你們能再來,新家村永遠歡迎你們。”還有,在我的最后一節(jié)班會課上,當聽到全班學生大喊:老師,我們愛你時,好不容易才抑制眼淚不往下流。在我們上車的一刻,還有很多學生圍著我們的車,透過車窗看著一個個不舍的目光,我的鼻子也是酸酸的,汽車緩緩開動,看著他們揮動的手,我也提起了沉重的手臂,心里無數(shù)次默默說:再見了,新家村,再見了,孩子們,我會想你們的。
陶知行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但我們還是帶走了一些東西,想孩子們的不舍,孩子們的思念。我深知這段記憶已經(jīng)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即使是歲月的侵蝕,時間的風化,也只能加深它的印記,卻難以彌補它的空白。離別都是傷感的,因為,它極可能是永遠…
下面展開地說說我在這次三下鄉(xiāng)的收獲吧:
一、專業(yè)技能
作為一名師范生,顧名思義,以后很大可能就當教師。這次三下鄉(xiāng)給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讓我提前體會到當教師的滋味。而在這次擔當一年級班主任的我,感觸真的很多,我不由得感概,老師不易當,班主任更不容易。首先,對著小學生要有非常好的耐心,在課堂上要注意課堂氣氛,切忌用平淡的語氣講課,應該用一些游戲或新鮮事物來刺激學生的思維。另外,當班主任不能馬虎,要做一位既讓學生信服又讓學生喜歡的班主任不容易,班主任一定要比其他科任老師有威嚴,可是在課余時間也應該多和學生相處以促進師生關系。
二、生活情感
下鄉(xiāng)期間,我認識了很多之前不認識的隊友,和之前認識的,感情也更加密切了,我們一起生活,認識雖然短短幾天,但感覺就像相識很久,如同一家人一樣,那份情誼我也是無法忘記的,那些年,我們一起下過的鄉(xiāng),我會永遠記得。生活上,有一晚阿姨專門照料我們的三餐,有一次,和她聊天,阿姨說:雖然很辛苦,可是和你們在一起,感覺很開心。謝謝阿姨對我們的肯定。和那班學生的感情也有了質(zhì)的飛躍,每天晚飯后,我們都會到宿舍樓下的草地,每天都有很多學生在等候我們,每天,這似乎成了定律。每天收到學生摘的野花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不起眼的野花,卻承載和傳遞著我們滿滿的愛。
三、講求效率、注重質(zhì)量
在下鄉(xiāng)的七天,每一分一秒都很珍貴,我們更懂得了時間的寶貴性。每天除了有課,其余的時間都會去旁聽其他隊員的課,或者在辦公室備課,或者去廚房幫忙。晚上,我們會充分利用時間排練,為我們最后一晚的文藝匯演準備,每天晚上,我們還會有一個會議,做一天的工作總結與接下來的工作安排…反正,對于平常不怎么珍惜時間的我都有很大啟發(fā),我相信,這也是我三下鄉(xiāng)期間收獲到的。
我的世界因為有了三下鄉(xiāng),從此不再單調(diào);我的生活因為有了三下鄉(xiāng),從此不再黑白;我的夢想因為三下鄉(xiāng),從此不再模糊。感謝三下鄉(xiāng),讓我成長了,讓我收獲了。
喜獲0朵鮮花
慘遭0個雞蛋